黄姗姗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 4519208015(学号)
摘要:市场经济是目前倡导的主要经济模式[1]。企业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如何适应,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亚当斯密的理论实践来看,在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有形之手同时存在的环境,不能简单的靠传统自由市场概念来思考适应现实市场所面临的问题。企业内外部环境,竞争的非对称性现实[2],也决定了不能简单的靠传统自由市场概念思考。解决企业创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构建适应不确定市场及非对称竞争环境的企业商业模式,重视符合市场经济本质的环境机制,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课题,一个创业管理[3]与企业创新[4]需要系统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不确定市场;非对称竞争;学习型组织;创业管理;企业创新
一、观点摘要及印证:
在文章《创业学习与新颖商业模式设计:市场环境不确定的调节作用》中,论述了基于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的文献,探讨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对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市场不确定环境中,如何采取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以更好地促进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的问题。结果表明经验性学习和获得性学习均有助于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在竞争强度高的环境下,获得性学习相比经验性学习,在促进商业模式设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两类学习间存在互补作用。总的来讲,导师的本著作观点,是在比较理想的企业环境下的一种研究的理论贡献,总体理论基本以企业自身的努力内因来构建,方法论上结合逻辑推理及社会实践调查,给出了结论。
本文以《创业学习与新颖商业模式设计:市场环境不确定的调节作用》为参照,开发出了本篇新研究成果。是在对作品观点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补充了外部影响因素、外因的重要性,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给予了明晰。并结合系统分析论述、逻辑推理,易于启发人系统思考社会企业客观环境现实,其结论应该也易于人们的接受,方便指导实践。是对导师著作观点的补充和丰富。重点对导师的“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对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市场不确定环境中,如何采取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以更好地促进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的问题。结果表明经验性学习和获得性学习均有助于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在竞争强度高的环境下,获得性学习相比经验性学习,在促进商业模式设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两类学习间存在互补作用”等系统观点进行了全面借鉴。
二、提出假设
基本理论综述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好的社会应当是有效率和相对平等的”。而在社会环境企业的发展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非对称性竞争[5],罗伯特莫顿的马太效应及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6],为企业适应这种真实社会环境提出了启示与警示。不对等的发展环境和诸多非对称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创新产生影响[7],是一种客观存在。结合科瑟尔的冲突论来看[8],这些显然都是需要辩证思考的课题。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到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9],以及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10],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科学实践成就[11],都不同程度上反映着非对称竞争环境因素和不确定市场环境的改良、适应和应对产生的价值结果可以借鉴的途径。不论是创业管理,还是企业创新,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12],”创业学习与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市场环境不确定的调节作用”[13],斯科的交易成本理论[14],结合“政府支持、创业导向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的引导,以及因果关系的影响[15],“猴子实验理论”[16]、“分粥理论”[17]等,应该是有效利用、规范和化解矛盾冲突,启示和寻求和谐可持续发展途径的依托。
2.1不确定市场的企业创业创新模式设计问题
市场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18]。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影响,政府有形之手的影响,推动了英国等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同样,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应该也是其在中国的伟大实践结果[19]。这客观的说明,市场经济环境,虽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社会企业实践证明,这种不确定性,同样可以刺激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通过推动企业发展带来社会经济的进步。我们似乎需要理解这种适应的基本依托,应该才有利于指导实践。
国际环境的市场化趋势,非理性的关税壁垒等等,都给企业适应市场带来了诸多意外的不确定压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内在的正常机制,维持其健康运行,即市场内在机制“看不见的手”和“有形之手”自发的对市场进行调节,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的方向进行配置。这些客观理性需要的调节修正引导,与非理性的干扰,都是增加市场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这些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在一起的不确定性,是企业所需要面对的客观存在,是现实社会市场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目前社会现实所遇到的难题。同样,也需要理解对这种非理性环境适应的系统依托,以利于更全面的指导实践。
从实践观察来看,企业要适应这种不确定性,最基本的依托,就是要通过提升“创业者经验宽度、深度”[20],重视“创业管理与企业创新学习”,使自身得到启发,构建合适的商业模式,适应这种带有理性或非理性干扰因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环境[21]。企业创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构建,是企业为了生存、健康可持续发展寻求规范指导的必然选择。而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通过获得性学习[22 ]结合经验性学习[ 23],丰富“知识基础”,重视”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24]的影响,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25],或差异化竞争优势[26],或抓住市场的引导方向,都是为了实现成功创业或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自身努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各企业主体的链接越来越紧密和方便,为通过对外界新颖型商业模式学习借鉴,获取最新信息技术,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提供了条件。而重视企业内部学习型组织构建,”重视有利于价值目标实现的正确价值观的塑造“[27],提高传播效能,能更好的帮助个体和企业,突破自身认知习惯与局限,规避路径依赖缺陷,发现更有价值的创造方式以及通过发现资源新的价值[28]丰富创造机会,包括适应非理性不确定性环境。也就是说,通过获得性学习结合经验性学习,提升自身识别机会的基础,刺激新的商业模式意识,把握机会,都是自身努力通过内因可以实现的模式。这种丰富创业企业生存能力和企业创新意识,是企业与人共同可持续和谐发展内因可以努力的抓手。很显然,我们也需要考虑外因这个影响因素的如何规范的办法,以利于更好的完善系统环境。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假设1:学习型组织环境需要考虑不确定市场与非对称竞争环境的理性与非理性影响,同时经验学习需要兼顾获得性学习的重要性。
3.2非对称竞争环境的企业创新可持续问题
非对称性竞争,是企业环境的一种客观存在。需求层次理论,斯科的交易成本理论,为人们在非对称竞争环境,寻求和谐的合作发展,提供了通道。把一个看是非对称对抗性竞争关系,演变成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符合人们的理性目标追求。这种和谐的合作关系的存在,为人们的相互学习,探索理性发展模式,提供了动力,也强化了企业组织与人和谐发展可以存在的意识基础。
在非对称竞争环境,也存在为了规避非对称竞争,出现逆向选择的行为。存在非对称竞争,导致的工人被残酷的压榨和剥削的现象[29]。包括非对称竞争,导致的企业的死亡等等。这些企业环境存在的现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一个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加之企业内部的非对称合作现实,企业组织环境强调分工配合等导致的不适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由模式等。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寻求和发现和谐发展的可持续之路,显然需要制度机制保障公平的环境条件的存在。分粥理论[30],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组织内部公平机制可以存在的支撑。也就是说,对于企业市场环境,这种非对称的竞争环境,在发现和寻找和谐合作发展的价值机会的过程,可以通过机制设计,规避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实现组织的价值目标。而其落实,内在更重要的,则是要通过机制设计,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形成。通过丰富自身的资源基础,重视正面引导的价值,创新商业模式,倡导差异化竞争优势战略的和谐发展之道,这些内因努力的强调,是化解非对称竞争环境矛盾的有效途径。但对外因非理性的影响和如何规范,显然也需要思考,应该才利于系统完善。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提高整体竞争能力。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是使全体员工全心投入并善于学习,持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通过酿造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引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调整的新观念,从而使组织更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31]。强调以整体的、系统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寻找隐藏于事物发展变化表象背后的真实本原和根本解决之道,、新的价值体现,是解决问题的根本[32]。同理,新的商业模式设计,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适应社会经济客观趋势,寻求问题的解决,也是学习型组织内在机制的影响[33],内因的影响。商业模式设计,从实践来看,经验性学习兼顾获得性学习,重视“滞后效应”的影响特征,更有利于建立客观开放的视野,促进组织与人的进步。但同样并不能否定需要考虑外因的影响和如何规范发挥其正价值的办法。
也就是说,在非对称竞争环境,企业要创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需要管理者和团队的整体的创造性、创新模式来实现。而企业设计新的商业模式,试错学习尤为重要。新模式的确定,需要通过不断的实验、试错、迭代。企业创业创新,在不确定环境下,非对称竞争环境表现的机会特征尤为明显。而基于此建立的新的商业模式,团队中每个成员,可以通过获得性学习,形成路径依赖,提升模式执行效率。但也同样需要重视,这种“猴子实验”类路径依赖,也会限制创新模式创造意识的形成[34]。所以需要重视与经验性学习的兼顾,使人从个体及个体以外的同类以往经验中,总结提炼出具有新的价值的方式、方法,或者新的模式的价值机会。通过对已有方式、方法、价值模式的深入分析,类比现有实际情况,创造性整合创新,形成新的思维逻辑,在专有领域中发现新的价值机会,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推动组织在低风险、低成本途径中进步。同样,这也是通过内因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影响,但并不排除外因影响与规范启示机制存在的价值。
总的来讲,获得性学习,易于使人局限在获取对象方面,缺乏突破自身的认知习惯,一般适应于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在非对称竞争环境下的企业创新,更优化的方式,是要经验性学习兼顾获得性学习,使组织团队能共同探讨同类专有领域的知识、资源、能力所凸显的特征,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降低非对称竞争环境下的对抗性冲突,促使个体通过类似的形式,实现知识、能力、资源更有价值的重组整合创造,促进企业与个人,在相对和谐的环境下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也可以理解为,在适应市场与社会现实的非对称竞争类冲突环境下,寻求自身或者企业的和谐发展,经验性学习结合获得性学习,是通过内因努力,规范矛盾冲突,寻求企业以及人与人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同样需要考虑外因的配套。由此可以提出假设2: 学习型组织解决问题的内因性,提出了在考虑内因的同时,需要考虑外因的重要性,社会环境机制影响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统一的重要性,中公平机制可以存在以及相应的价值效应。
3.3适应环境的商业模式构建需要内外因双因素思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客观存在的适应市场与社会环境的内在努力的生存发展模式,但也存在”丛林法则“缺陷[35]。企业组织以及个体人,如何在不确定市场竞争环境,非对称竞争环境,适应和发展,前面提到,通过内因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结合商业模式创新来解决是主要途径。
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重视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趋势规律及引导,创新商业模式,选择一条差异化优势体现的竞争之路,而不是在非对称竞争环境下的同业竞争,恶性残杀,进行零和博弈式竞争。不应为了竞争而竞争,“上兵伐谋”,是企业自身适应市场应具备的表现。企业可以突出自身特色,寻求差异化优势,制定差异化竞争目标,使自身在创新的商业模式价值环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在非对称竞争环境,竞争观念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也说明统一价值观的塑造,是有利于追求目标实现的一个方向。
很显然,树立正确的竞争思维意识,确保竞争优势,必须坚持经验性学习兼顾获得性学习的理念,体现学习对创新的促进作用。维护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塑造可持续能力的关键依托。在企业竞争环境,创新寻求突破,是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组织与个体人寻求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经验性学习结合获得性学习模式,是创新突破的基础。重视基础积淀,通过内因努力,发散思维开创新视野,是变革寻求进步的有效抓手。
适应不确定市场及非对称竞争环境,在企业创新构建商业模式,使整个团队当中每一个个体,都具有创新创造的思维意识和创造能力提升意识,重视互补性和共同兴趣意识的塑造,而非个人英雄主义强调,打造团队的创造意识,更有利于整体进步。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不确定市场非对称竞争环境,体现组织和各个体互补价值优势,更有利于提高成功的概率。但也要重视,这种优势互补的特征,体现着组织的价值特征,也体现着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特征。由此可见,在组织环境,构建各个体的创新创业学习意识尤为重要,但更要重视组织团队机制和社会环境机制对这种配合的保障作用,重视内因努力与外因条件的双重影响的价值特征。
体育领域的各种不同竞争模式,所体现的不同公平形式,虽然也存在黑哨等不良行为影响,但其整体机制的进步作用,显然需要经济领域借鉴。借鉴非对称竞争中,竞争机制规范在先的重要性,和环境保障机制保障规范的重要性。抑制非对称竞争环境逆向选择干扰,强调组织机制保障,重视寻求更为广阔更有价值的知识获得路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新创造意识,促使个体面对内外部刺激时,能更为有效快速的做出反应,形成准确的识别和判断、特定领域内的专业判断,更好的在企业环境,通过自身内因努力,创造新颖商业模式,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创造价值机会,促进企业与个人的和谐共同发展目标的达成。但更要重视,环境机制的保障作用,外因条件保障作用的价值。我国改革开放的价值实践也说明,在内因条件基础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外部条件,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引导,清晰保障机制,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刺激人的内因,这种内因结合外因的机制,能更有利于企业与个人价值目标的达成,促进整体进步。
由此得出假设3: 和谐发展与冲突的规范化解可能对构建学习型组织、新型商业模式产生影响。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3.1理论贡献
在文中,(1)结合企业及社会实践观察,对导师著作摘要观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印证;(2)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3)在导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性分析了市场的不确定特征,非对称竞争的存在与特点,以及滞后效应的影响等。分析论述了学习型组织环境需要考虑不确定市场与非对称竞争环境的理性与非理性影响,强调了经验学习兼顾获得性学习的重要性。也对单一强调获得性学习可能存在的缺陷,结合“猴子实验”观点,进行了明确。强调了学习型组织解决问题的内因性,提出了在考虑内因的同时,需要考虑外因的重要性,社会环境机制影响的重要性,意识形态、价值观统一的重要性。也借助“分粥理论”,论述了公平机制可以存在以及相应的价值效应。同时借助体育领域的竞争机制的规范与多样性特征,明晰了在非对称环境,规范竞争机制的重要性。并就和谐发展与冲突的规范化解阐述了本文的观点,也谈了其对构建学习型组织、新型商业模式可能的影响等。
3.2总体理论
虽然我们强调学习是寻求发展、寻求创业机会、寻求企业创新可持续的依托。也是一个现实企业环境,如何应对非对称竞争中的不良行为、非理性的市场不确定化,通过学习性组织构建,创新各种适应环境的商业模式,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内因努力。这也说明,企业组织环境,在不确定市场、非对称竞争环境之下,要确保社会企业组织环境公平,机制保障分工配合的组织价值特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很显然,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化机制配套保障的课题。也就是说,在不确定市场、非对称竞争环境,除过企业组织内部的内因努力,这种环境的不利影响现象,需要社会机制外因条件的存在,进行系统性综合治理,才有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统一价值观,意识形态引导机制的存在,传播效能的提升,与相应社会化环境保障机制的配套,是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企业是在一种不确定、非对称性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的。不确定市场与非对称竞争,有自然存在和人为存在两种形式。自然存在和人为存在,都有促进或不利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而且,发展也需要倡导和谐模式,规范冲突模式。
适应不确定市场非对称竞争自然与人为存在的环境,确保创业企业的生存能力,提升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寻求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离不开学习,经验性学习要兼顾获得性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化解这类矛盾的内因依托。通过经验性学习、获得性学习,使人丰富资源基础,提升识别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总结提炼出具有新的价值的方式、方法,或者发现新模式价值机会。或者通过对已有方式、方法、价值模式的深入分析,类比现有实际情况,创造性整合创新,形成新的思维逻辑,在专有领域中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或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结合需求层次化引导等,回避冲突缺陷,避免冲突性不利因素积淀消极行为,结合内部保障机制,是促进创新进步在不确定市场、非对称性竞争环境,寻找企业与人、以及人与人和谐可持续发展机会的内因价值。
3.3方法论
企业通过学习型组织进行系统性创新创造环境构建,是企业为了适应非理性干扰因素存在的不确定市场和非对称竞争环境,寻求创业管理者和团队个体之间应对外部现实环境的价值依托。通过创新寻求可持续依托,寻求非对称环境的竞争规范,尽可能的规范不确定市场的人为干扰,促使个体成为某一特定领域内的专家力量,提供更有价值的主张,尽可能的减少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非理性干扰因素影响,是通过内因寻求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仅就企业如何适应不确定市场非对称竞争环境,从内外两个因素治理,谈了看法。对于现实社会企业经济环境,仍需要更多的思考。就企业内部来讲,任何学习,都涉及成本投资投入。企业对学习的投资结果,也是一种企业试错学习的成本。但这种成本结果的安全,以及与人力资源成长的关系,人力资源流动的关系,如何公平处理和有效价值利用,显然也是一个需要与学习结合讨论的问题,一个涉及这类无形价值资源投资结果安全的问题,一个需要社会环境统一价值观规范的问题。否则,学习氛围的形成,其基本支撑就缺乏可持续依托。
总的来讲,企业内部,不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不确定市场、非对称竞争特征的存在,决定了企业内部环境,为了组织发展的非对称条件机会的提供差异,所导致的公平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企业内部与社会环境机制配套来保障公平的问题。企业环境同一事件,企业属性不同带来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是一个涉及社会环境保障机制如何公平构建的问题。这些影响公平的因素,都是构成企业内部人行为意识消极的因素,影响学习型组织效率,所以需要考虑内外因结合的综合配套来治理。所以说,探索统一价值观,抑制伤害社会的组织化系统性自我为中心的非理性逆向选择行为,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机制化规范改良,确保价值观理念有利于人类整体进步,需要在企业自身想办法内因机制之上,配套社会环境外因机制来完成。体育环境的竞争机制与规范,有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灼明.试析当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N]现代财贸: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02
[2]. T.西托夫斯基,孙杰.对非对称性市场的新观察[J].国外社会科学,1991(05)
[3]. 王伯良.创业管理学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02
[4]. 朱恒鹏.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民营企业创新行为[J]. 世界经济,2006
[5].王瑞武,贺军州.合作系统的非对称性与不确定性选择[C]中国生态学学会学术年会,2011.10.1
[6]. 王雁茜,周启功.风险投资投资过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J].科研管理,1000-2995.2002.03.019
[7].张洪潮,何任.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06-021
[8]. 叶克林,蒋影明.现代社会冲突论:从米尔斯到达伦多夫和科瑟尔──三论美国发展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J].江苏社会科学,1998-02-030
[9].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0]. 亚伯拉罕?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帖琳娜.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谈邓小平理论[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
[12]. 李波.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探讨[J].品牌,2015(下半月)
[13].吴隽,张建琦,刘衡.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效果推理与因果推理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04-006
[14]. 彭真善,宋德勇. 交易成本理论的现实意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04.003,1003-7217
[15].李颖,赵文红,周密.政府支持、创业导向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8-06-007
[16]. 段俊平. 从猴子理论中学企业文化[J].现代企业文化,2018-11-001
[17]. 蒋光宇. 分粥理论和分饭理论[J].党的生活:河南,2012.07.16
[18].邹维.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业垂直兼并影响的博弈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2009
[19].张平.楠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J].China Economist,2018-01-002
[20].赵春明.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运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1].杨特,赵文红,李颖.创业者经验宽度、深度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创业警觉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07-008
[22].闫德高.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J].纤维标准与检验,1999-09-013
[23].左潇.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
[24].房慧.经验学习理论视域下有效活动性学习探究[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03.21
[25].盛安芳.效果逻辑理论分析:效果逻辑与因果逻辑、创业拼凑比较分析[J].江苏商论,2019
[26].索尔包刚升.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27].陈建勋,杨正沛,傅升.低成本与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融合——二元领导行为的启示与证据[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
[28].吴滨,马骥,吴丽娟.论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构建[J].学术评论,1672-6847.2010.04.024
[29].刘克选.企业家:发现资源的价值--商场启示录之七[J].沪港经济,2003-04-014
[30].李辉.警惕利率市场化中的逆向选择行为[J].金融信息参考,2003-03-009
[31].梅子.“分粥理论”与制度创新[J].中国建材,2003-07-014
[32].周振环.学习力: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J].教育发展研究,2004-09-032
[33].范永娟.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J].中国海洋大学,2009.173039
[34].云乐鑫,杨俊,薛红志.创业网络、试错学习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针对中国技术创业企业的多案例研究[C]"中国实践管理"论坛,2013.11.30
[35].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原.丛林法则[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