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3期   作者:蒋朝杰 程士奎
[导读] 当前社会已进入网络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迅猛的发展速度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极大挑战。
        蒋朝杰 程士奎
        邯郸市汉光中学  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当前社会已进入网络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迅猛的发展速度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极大挑战。要做好青少年思想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网络新媒体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要赢得青少年的好感和信任,坚定乐观信念,把青少年发展引向积极、有意义的正能量传播,就必须增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教育;研究
前言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监测的困难和信息的鱼目混杂,一方面青少年可以很方便获得各种想要的信息,进行自我教育、提高教育效率,另一方面,教育质量的难以把控也给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带来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发展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道德是对善与恶的辨识,以及做出“弃恶从善”“日做一善”的选择。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融入社会,从青春期开始就需要制定规矩,确立价值观和人生标准。今天,随着电信产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民越来越年轻,新媒体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是非、善恶的区分变得不那么明朗,选择变得既艰难却又迅速,大众观点所形成的风潮,裹挟着个人的是非论断。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传输的速度和信息量大。一方面,它是多样先进的信息媒介,灵活丰富的信息资源,快速信息传输和更新,可以克服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模式单一、缺乏内容、枯燥无味等,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开辟了新的前景,重振了时代的活力;另一方面,作为传播信息的平台,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包括暴力、色情、欺诈、迷信等消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青少年道德教育,我们开展网络时代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二、虚拟道德教育与现实道德教育的交互
        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有丰富多彩的选项,但青少年往往更愿意选择网络的虚拟世界,在那里,成功唾手可得,而且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不会引发尴尬。所以在虚拟的世界中,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占领阵地,需要创新的德育方式。
        目前,在青少年德育中,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青少年德育发展的有力载体。与传统载体相比,网络载体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它们所包含的信息在数量和种类上是无限的,它涵盖人类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教育视频、图片和短评。还有信息传播与获取的便利。信息传播和获取的便利性是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德育载体的核心优势之一。在德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载体的特点,当先进的人物和榜样出现在社会上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及时将其广泛传播给学生群体,实现当前实践案例与德育理论的结合,从而加强德育工作的说服力。
三、网络载体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
        至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下,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顺从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道德教育的效率,实现道德教育的最佳目标,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道德教育谋略,教授因人而异的内容。然而,所有学生无条件、片面地接受教育主体的说教严重阻碍了教育自主性的发展。在网络中,基于开放平台的特性,以对话和沟通作为主要手段,以多种形式存在着互动。基于一个主题双方可以本着自由和平等的精神进行对话,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衡量道德教育成效的标准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能力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必然分为两个阶段:内部化和外部化。

内部化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由网络支持,利用其易于传播和更新的特点,引导青少年善于发掘网络的优势,因为在线信息的表达是灵活和多样的,内容非常丰富,使年轻人能够比传统媒体,比报纸和书籍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社会进步和落后的状况,对比人格情怀下的先进人物和反面案例,在谴责和反思不良行为的过程中获得内在升华,更好地提倡道德。另一方面,利用开放式网络载体的特点,以对话和交流为重点,让年轻人了解和吸收必要的信息之后更自由地思考,积极地表达自我观点和思想,有效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外部化。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的结合
        目前,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注重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这是教育的责任,让中华民族的灵魂得以长远延续。一是编制关于传统文化的教材,以及把青少年教育和培训方案纳入课程;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优秀文化融入现代化的网络新媒体资源,通过影视作品、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潜移默化的将卓越的中国传统文化诠释并推广给青少年。
        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在改革开放之后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愈发强大,文化的强势也渐渐有了起色,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自信和自豪感,是团结中国人,增强奋斗动力,凝聚优秀人才的必然途径。
五、注重家庭的作用
        家庭是开展道德教育的重心所在,做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首先要以家庭为中心,建构摆脱互联网控制的家庭氛围。在使用手机、电脑的时候,你是被它们控制,还是在控制它们?第一条就是要摆脱束缚,减少使用时间,把主动权收回在自己的手里,这是掌控局面的前提条件。
        父母作为成年人,必须首先控制全局,摆脱网络新媒体的诱惑,才能做好子女的教育。压缩互联网的空间,增加家人互相陪伴、交流的机会,增加书籍的空间和时间,让家庭形成积极向上、沟通交流的氛围,最好能形成读书、分享的习惯,从名人传记、文学作品中,他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家庭是传承文明的最小动态系统,情感沟通,互相支持,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六、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作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青少年生活的空间,通过建立完善的三者结合的道德教育体系,通过良好的协作,青少年就可以得到指引和有利的发展。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响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因素也在增加,单方面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便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体系进行创新。
        父母的教育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至关重要。尤其是青少年,父母在使用互联网方面要做很多指导工作。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新媒体和社交软件实现代际的迅速沟通,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氛围,养成学习和求知的习惯。
        之后是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有了更好的发育。在网络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新媒体资料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社会教育则是在社会背景下,开展比家庭和学校更广泛的活动,通过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因为青少年对信息的自我控制和识别能力不足,政府需要制定保护青少年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对新媒体的日常管理,限制互联网的低劣元素。再开展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活动,让网络的氛围积极而富有创意,创造科技工作者能发挥自身特长的环境,增加科普的因素。
总结
        本文探讨了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毕竟青少年接触网络的趋势无法避免。在社会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转变道德教育思路的对策和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协作的道德教育模式、和谐平等的代际关系、健康的学校教育环境、社会创新网络素养教育活动;加强网络新媒体的日常管理,制定保护青少年的网络法律法规。

邯郸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思想引领研究;
课题编号:202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