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中良
浙江省仙居中学 317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和落实,新教材背景下要求高中各学科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的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在要求学生综合素养强的高中化学课堂中。高中化学是实践类教学,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既能帮助学生解决日常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要结合学生的个人特征和学习能力,制定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案,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但是现阶段,抽象晦涩的化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也不能很好的将化学知识灵活的运用起来。基于此,本文以新教材背景为基础,将对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新教材背景;核心素养;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在现阶段的高中教育发展过程中,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高中化学是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也在随着新教材改革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在高中化学迅猛发展的同时,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割裂知识的内在联系差、缺乏宏观和微观意识、抽象概括水平低下、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等,基于此,在新教材背景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核心,对高中化学课堂进行重新构建和改革,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明确化学知识的核心价值所在[1]。
1.新教材背景下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构建的意义
(1)新教材的编排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最基础的学习信息和学习素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源。新教材具有权威性,教学的开展依附于教材,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对于新教材的运用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和解读新教材,做新教材的“主人”,才能将新教材灵活运用于各个学科,发挥新教材的价值。新教材的编排意义就是在于教师不仅要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好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2)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构建的意义
基于新教材背景下,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自主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而实现高中化学的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下,利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更注重的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发挥教学的创新性,基于新教材背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实现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唯一途径[2]。
2.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学习水平有所不同,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产生明显差异,所以学生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对学习没有高度认识。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帮助,教师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事业的新政策和新教材的改革标准。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应该敏锐察觉学生个体的不同状态,对课程进度做到掌控自如,以不落下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任务为前提,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进度,这也需要教师灵活的对授课方式做出临时调整,对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疑虑和不解进行多次讲解,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小案例使学生接受知识点[3]。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因为化学这门学科不仅仅是理论教学,更是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总结理论知识,对化学产生兴趣。另外,由于高中化学本身具有分散复杂性特点,化学知识抽象晦涩,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板滞后,一般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学生只能被动的、机械的记录和接受知识,在高中化学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认为化学知识学习起来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并且很难将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长时间记忆,这导致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化学知识也随之变成僵硬、机械的记忆,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4]。
(2)化学思维模式化,知识储备量低下
在高中的化学课堂上,由于化学学科的抽象性特征,学生会经常遇见一些问题,由于学生的化学思维十分模式化,此时学生往往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而是习惯沿用传统的套路来解决遇见的问题,这导致解决问题的结果大多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学生应该具备发散性的化学思维和抽象的概括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知识的储备量,如果知识的储备量十分薄弱,那就不能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长期以往,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将新学的知识添加到自己的学习框架中,只能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5]。
(3)缺少形成固定的知识结构,构建化学框架上的能力不足
高中化学学科不具备初中化学在知识上具有很强连接性的特点,高中化学学科的多数知识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这导致许多学生在潜意识里也认为化学知识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所以在记忆知识方面十分困难。但实际上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知识都是有逻辑性且相互联系的,如果发现了其逻辑性,就能把握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内涵,在脑海中中形成知识框架,但是现阶段的学生在构建化学框架上的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固定的知识组织架构。
(4)教师职业素养及教学水平有限
教师是教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高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水准和职业技能,另外在实际化学课堂中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课堂进度和学生接受能力要有一定的认识。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后,才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需求性,并且为学生打造高质量教学的大环境。但是现阶段有一些教师资历不高,实践教学能力素养不足造成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6]。高中化学本身是一种实践操作和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学科,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学校应该给予化学专业的教师进行培养和锻炼,一方面是检验他们自身专业是否过硬,二是练就他们言传身教的能力,三是引导他们创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如果学校不进行对教师们的定期培训,高中的化学课堂质量也不会提高甚至会停滞不前。这种教学理念也不符合我国教育事业的理念,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教材背景下,高中阶段的化学课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包括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等。
高中的化学课程比初中的化学课程更加完整和系统化,知识点多且分散,教材内容也更深度化。基于此,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能力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差异,化学教师对待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层次不齐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进行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7]。
(2)创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其进行创新和改革。化学这一学科虽然在理论知识上枯燥无味看似单一无趣,但是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现象对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在理解中产生记忆。例如《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以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菠菜作为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对象,首先,将菠菜放在容器中将其研碎,再将研碎后的菠菜放入到烧杯中,向烧杯内添加适当的水没过菠菜,等待30秒后将烧杯中的菠菜汁过滤后,取滤液放那个在试管中;其次,再向承装滤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滤液的颜色,如果滤液变成了红色,则证明菠菜中富含铁元素,通过实验观察,滤液变成了红色,说明菠菜中富含铁元素。这个现象都是现实存在可以看得见的,贴合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深有体会,对学习化学有促进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化学的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学生团队进行实验,不仅让他们感受团队意识,更能在化学操作中得出理论,提高了综合学习能力也正符合新教材的执行标准[8]。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高中化学的课堂气氛,达到课堂的高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和晦涩,导致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化学课堂中,也不能完整的听完一节化学课程,大多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基于此,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师进行《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的实验中,可以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实验的视频滚动播放给学生,弥补教师口头讲述及简单演示实验的不足,在整个化学课堂实验教学中,教师充当辅助引导,并进行安全监管的角色,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亲自动手操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并在实验中自行记录实验现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出相关的实验结论,最终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本节化学课堂实验中的三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和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因素[9]。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学习当中,课前预习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对化学知识深入了解的前提。现阶段,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常把预习的重点放在文本的表面,导致预习效果低下。在学生的预习中科学引入“微课”的教学方式,教师制作短小的新知识“微课”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预习任务的开展时变得顺利,预习的问题也从浅入深,层层递进。另外,微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前就对文本新知识有所掌握[10]。同时,学生在进行“微课”教学时,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新知识的讲解提供前提条件。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进行设置学习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的学习效率,达到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例如,在教师讲解《了解纯碱的生产历史》时,为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前制作有关纯碱的生产历史的视频、图片,在“微课”视频中向学生讲解纯碱生产的相关知识、起源、相关实验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学生在进行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对纯碱的生产历史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学生纯碱的生产历史相关知识的“微课”视频与课堂实验教学相结合,能更清晰的理解纯碱的生产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成绩,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积极性和核心素养。
(4)提高师资力量,完善教学设备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师资人才缺少,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新课程标准下完善教学设备,一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先进化学教学实践成果引进先进的化学实验设备,让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引进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化学人才为师资力量做出巨大提升,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并考核,保证师资力量的质量[11]。另外,为了适应我国教育的目标而培养新型人才,小班教学是可以采纳并且实施的。缩小班级规模减少班级人数能让教师做到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策略因材施教,大范围帮助和监督学生,体现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并且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中,要改变教师单以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化学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整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指引学生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转折点。所以高中化学课堂要在新教材的背景下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做到深入贯彻国家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水平和职业技能,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成发.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11):636.
[2]赵国春. 核心素养观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 000(011):P.50-51.
[3]牛海平. 探讨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好家长, 2018, 000(050):141-141.
[4]王涛.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J]. 中国新通信, 2020, 022(001):222.
[5]徐春喜.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J].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 000(004):135.
[6]何小花.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的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2):26-27.
[7]蔡欣艳.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1):4.
[8]贾明宏. 论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 2019, 000(023):89.
[9]李传友[1]. 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分析[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11):P.75-75.
[10]张彩艳.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 000(010):P.164-164.
[11]朱菊琴, 谷建高.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考[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2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