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3期   作者:张鹏
[导读] 本文章对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思考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张鹏
        枣庄市市中区勤为学校 277100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获取生物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思考分析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学业交流合作中不断成长的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思考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学
引言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知识传授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提升、理性思维的锻炼、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势分析
        在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关注点有所偏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唯分数论”的思想,重点关注抽象性理论知识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对生物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等,忽视了对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学习素养、生物实验操作推理、对生命的认识等理性思维的培养。步入21世纪,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教育观念也逐渐由“唯分数论”向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由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随着这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阶段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物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逐渐被人们所发现,其优势也愈加明显。
二、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落后
        很多老师会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老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讲述,完全忽略学生的感受,老师直接把教材中的知识搬到学生的脑海中。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到位,认为填鸭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一个较为不错成绩,忽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生不会进行自己思考问题,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知识学生也不能良好应用,往往学习的知识只会应对考试。老师对于课堂的把控太过严重,基本不会把课堂分成小组学习的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教学以应试为导向
        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基本多数教师都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目标,在有限的课堂内,尽量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生物知识,争分夺秒地让学生储备更多的知识以应对考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速度上和提高学生分数上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缺乏实践探究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其中包括大量的实践内容,但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依旧以理论知识为主,且学生成绩基本体现在卷面上。学生缺乏大量参与生物实验、实践探究的机会,从而对各种生命现象的认知和理解不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老师对学生学习程度了解不足
        为了满足时代进步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初中生物教学课程的核心素养要充分结合实际,培育全面人才。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成绩的压力不仅仅带给学生,还压在生物教师身上,对于生物课来说,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多很多,老师为了追求速度只有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授课,对于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不充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被大量压缩,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在课堂讲述中,就是不断进行教材知识的重复讲述,对于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也不会再次讲解,直接进行习题练习,严重拖慢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建议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精彩巧妙的导入可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导入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让导入更加精彩。例如,在教学《现代生物技术》时,可选择2018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所发表的中国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的信息及国内热门报道的中国克隆猴的事件进展和意义等相关素材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克隆技术的神奇,从而激发他们对深入学习克隆技术的热情,使学生将盲目且短暂的学习热情转化为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动力。又如,在教学病毒时,可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视频导入,让学生好奇病毒是长什么样的,并期待去探索病毒;同样也可通过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的视频导入《传染病的预防》一课,使学生认识身边的传染病以及掌握预防传染病的三种措施。
        (二)利用资源,重视实验
        初中生物教学的独特性在于教学内容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整合各类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校园内外的自然资源等,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完整的实验时间、实验空间和实验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享受科学探究实验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充分做好实验准备,以提高学生的生物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把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提升的优质实验内容提炼出来,把实验周期长、实验任务重、内容比较枯燥的实验进行模块化分解,让学生利用课前、课中、课后时间分段完成,使课堂实效性更强,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实现课内、课外不同层次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三)鼓励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思考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问,教会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多观察,多主动思考,多主动问问题的好习惯。每一名学生都拥有着不同视角下看待问题的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出一些更有价值的问题,更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进入学习。例如:讲授《哺乳动物》一课,当讲到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时,如人类利用仿生学开发了超声波雷达,接着引起了一名同学的质疑“老师,为什么蝙蝠能发出超声波,而人却不能?”一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却引发了学生们深入思考,同时也激起了全班同学的讨论热潮。每次一回想起这个片段,笔者都会感到一节平常的课堂竟能引起学生大胆质疑,既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与科学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学会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物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很多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通过观察获得,而这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相应的生物学习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解植物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自己身边的植物,并对自己观察的植物进行相应的描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是极为重要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所以,为了有效地落实生物教育的价值,促使学生透过生物课程获得成长的养分,教师有必要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真正地实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张军.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的优化思考[J].新智慧,2019(36):110.
[2]叶兴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31-32.
[3]林文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69.
[4]曹建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9(55):160.
[5]徐伟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思考[J].读写算,2018(32):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