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在军校《演讲与口才》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3期   作者:张婵 胡琴
[导读] 在军队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中,基于学员毕业后第一任职岗位的需求,借助项目式教学模式,调整《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探索更加适应军校学员任职需要的教学模式。
        张婵  胡琴
        陆军勤务学院  基础部军事文化教研室   讲师

        摘要:在军队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中,基于学员毕业后第一任职岗位的需求,借助项目式教学模式,调整《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探索更加适应军校学员任职需要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军校;《演讲与口才》;项目式教学

        在院校通识课中,《演讲与口才》课程是一门常见课程,但一直以来,《演讲与口才》都没有跳出“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理解记忆知识点,但不利于知识的实践应用。尤其对军校学员而言,沟通交流、演讲表达,是基层官兵的必备技能。顺畅的沟通交流、演讲汇报,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官兵关系,推动工作的开展、命令的实施。但表达能力的提升,演讲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死记硬背知识点来实现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协作性,进而会影响学员演讲技能和口才水平的提高。[ 凌祺芳.浅谈基于能力为目标的高职《演讲与口才》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5(16).]
        一、项目式教学的内涵与要求
        项目式教学借助一系列完整的教学项目,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理念、目标、环节、过程和手段上,项目式教学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具体的项目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监督,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从项目的组织、实施、完成、检测,都由学生主导。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唱主角,负责讲授,学生唱配角,只管听讲的被动教学模式。[ 张静.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8(18).]
        二、项目式教学在军校《演讲与口才》课程中的应用
        在军校《演讲与口才》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要考虑到学员的特点、参考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因此,从《演讲与口才》的教学内容中选取来源学员第一岗位任职工作中的真实任务,缩短课堂和部队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建立两个学习版块:基础理论版块、实务技能版块。根据理论和技能两个版块的教学要求,设计具体的项目。如基础理论版块,设计普通话训练、美文朗诵、模拟小品表演等;实务技能环节设置日常讲演、宣布命令、宣读报告,设置谈心、做思想工作。具体的应用步骤,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基于任职岗位需求,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课程的目标定位,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对于《演讲与口才》课程而言,能力目标尤为重要,能力目标的定位源于任职岗位的需求,只有开展岗位调研、进行岗位分析,才能全面了解第一任职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因此,《演讲与口才》课程对应的能力目标是:以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满足学生的第一任职需求,适应部队带兵打仗的岗位需求。
        (二)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内容
        1.以项目为载体,架构行动教学体系
        课程目标确立后,教员围绕学员第一任职岗位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选择一个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综合项目或者几个并列项目作为训练学员任职岗位能力的载体,建立起一个整体性的行动教学体系。

[ 岑泽丽.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通识课程教学设计探究[J].广西教资育学院学报,2016(6).]
        根据基层调研情况来看,连队中最常见的文娱活动,就是组织演讲比赛,尤其是新兵入伍后,都会组织关于“我的班长/我的新兵”、“我的部队生活”等主题的演讲活动。那么,教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场演讲比赛”作为贯穿项目,组织学员模拟新排长的身份在连队组织一场演讲比赛,通过这个项目,把基层部队需要的演讲知识全部贯穿起来,学员在组织演讲比赛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2.以项目为依据,有效排序课程内容
        在《演讲与口才》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内容的组织多以平行结构或者递进结构体现在教材中的,构成一个静态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并不适用于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演讲与口才》课程。项目式教学恰好打破了传统的以教材单元为序的教学模式,对原有的课程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实现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到以岗位需要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转变。
        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首先对项目进行分析,基于工作过程,在项目下设立子项目,再根据子项目设立具体的训练任务。教员以演讲比赛这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作为主线,设立了“赛前动员、赛前准备、演讲比赛、赛后讲评”四个教学子项目,在开展这四个子项目的过程中,对于学员的动员演讲、演讲技巧、讲评能力的培养都有涉及。这种基于岗位工作去整合课程内容的方式,跳出了《演讲与口才》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将教学内容与学员毕业后的岗位工作实现了零距离对接,帮助学员将所学知识向应用领域迁移。
        (三)基于学习行动导向,改革教学方式
        基于学习行动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实质上就是借助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来展开教学。服务学员第一任职岗位需求的教学过程,应当遵循情境性原则,努力营造学员在任职岗位工作的氛围。教员要能够根据学员的任职岗位营造典型的岗位情境,进行情境式、案例式教学。学员通过分工合作、分组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种教学方式以学员为中心,以任职岗位的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情境任务训练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工作,这是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的突破。
        (四)突出岗位能力目标,创新考核方法
        在传统的考核中经常出现“考试分数高,语言能力差”的现象。项目式教学模式要求突出能力目标,用任务考核取代概念考核,用能力考核取代知识考核。《演讲与口才》考核方式基本采用“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方式。[ 薛念文,王鹏.注重人全面发展的大学“演讲与口才”教学过程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7(45).]形成性考核注重学员的平时成绩,如课堂参与度、完成具体任务的情况等,而终结性考核则是学员在期末执行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比如,通过举办一场演讲比赛来完成《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考核。摒弃传统的理论考核,借助任务实现能力考核,体现了现代军校教育凸显能力本位的思想。
        三、将项目式教学模式引入军校《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意义
        将项目式教学模式引入军校《演讲与口才》课程,使得《演讲与口才》课程设计根据军校学员毕业后第一任职岗位的发展需求,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紧扣基层连队干部实用技能为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和实训项目的设计,提高了学员综合运用的能力,增强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