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3期   作者:闵剑
[导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来自精神和心理的压力和问题却变得日益严重。
        闵剑   
        张家口市万全区第二小学 301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来自精神和心理的压力和问题却变得日益严重。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养成、行为习惯建立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他们需要的到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建立起一个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中的外出务工人员明显增加,这就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由于亲情的缺失,他们很可能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这种现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探析
        引言:小学阶段是初步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时期,所以许多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咨询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家庭成分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通常会因为亲情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在心理上表现出孤僻、自卑等情况,所以应该格外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保证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对于生活在城区,但父母并不在身边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可能会变成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所以应该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帮助。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由于成长环境的差异,在城区就读的农村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比不上其他同学,从而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懒散、消极的情况。这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学校活动,害怕表现自己、害怕被同学取笑等。自卑的心理会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下降,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对以后的成长和学习也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
2.存在孤僻心理与人际交往障碍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会表现出很大的不自信,这类学生通常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很少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厌社交活动。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学生很难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得到发展,并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3.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够与父母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不能够得到来自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指导,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的偏差。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处于一个相对幼稚的阶段,需要的到父母和老师的指导和就行,才能够保证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能够一致。在价值观上的偏离,就会造成学生出现性格上的问题,进而导致行为不受约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在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针对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成分等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给予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


1.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思想、行为习惯也是不同的,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提高对他们的教育针对性,不能够采取统一式的教育。小学班主任应当做好档案建立工作,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当包括学生的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兴趣特长、与父母关系、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心理特点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时,班主任应该与心理辅导老师相互配合,从而更加全面、完善的建立好学生的心理档案。心理档案能够为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心理疏通时,起到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够有助于班主任随时掌握学生的心里状况。
2.加强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也需要积极地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从而保证家长的教育观念能够与学校教育相吻合。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够长时间的陪伴在学生的身边,但对于学生来说家长往往是他们最信任的最依赖的人,所以老师也应该让家长能够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例如通过视频电话、电话等方式,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与家长进行即时的交流,既保证家长能够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和思想,也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受到家长的教育和引导。
3.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
        在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时可以借助现有的资源,比如邀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专业老师,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邀请有关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对学校教师尤其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方面的培训。班主任通常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所以班主任的角色不仅是老师更应该是家长,努力得到学生的信任,才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4.有效组织心理健康活动课
        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心理活动课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通过活动、游戏等轻松地形式接受教育,所以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的活动,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在进行心理健康活动课时,老师应该保证每位学生都有高度的参与感,让学生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心理辅导老师也要及时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动态。
        结束语:
        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留守儿童能够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社会各界都所希望的。作为心理咨询师来说,不仅要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态、成长环境、更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从而保证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获得更好成长。
        参考文献:
[1]姜海青, 王新艳.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探讨[J]. 中华少年, 2018(7).
[2]李德华.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新课程(下), 2018, 000(003):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