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
湖南信息学院管理学院 辅导员
摘要:本研究以大学情境中文化育人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互动关系为主题,以互动关系模式的分析与建构为主要目标。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进行理论的建构,揭示互动的本质,并有可能提出一套文化育人与思想道德建设的互动论。另一方面能够解释和指导实践,在解释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部分现象的同时,也为新时期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某种启示与指导。
关键词:文化育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互动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兴文化,育新人。”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文化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来,教育系统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新时代”新的政策语境中,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1]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指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方法和形式向大学生传输符合我国发展进步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伦理道德规范等,使大学生具备社会所要求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过程。[2]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资源,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的发展状况,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一、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互动的内涵
本研究将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互动理解为这两种实践活动之间交互作用并耦合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讲就是,这两种实践活动在静态相通性的基础之上所产生的动态交互性,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有目的的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强化,促使内容、资源、环境等要素不断优化配置与整合,从而激发二者内在的潜能,形成一种良性且稳定的作用关系,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提升。处于同一环境中并且关系密切的两种事物之间,势必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之间亦是如此。
二、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互动的基本关系
文化育人质量的好坏对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文化育人与道德素质之间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处理得好,可以形成良性互动。
高校文化育人承担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责任。高校文化育人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载体。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了破解大学生与民族文化疏离这类难题的路径,因为肩负着先进文化塑造人、滋养人和凝聚人,引领社会思潮使命的高校文化育人具有独特的文化取向,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3]高校文化育人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实践途径。在意识形态范畴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存在,高校文化育人所倡导和传递的内容不仅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充满革命文化的光辉色彩,而且散发出现代文明的时代气息,为塑造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了现实的实践途径。
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高校文化育人效果的重要体现。高校文化育人必定经历着“现有”和“应有”的矛盾运动。而在“现有”向“应有”转变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深受自身文化特质和文化自觉水平的影响,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文化育人活动中是能够发挥主体性,自身内在的也理状态、思维方式和行为范式来理解和接纳教育者所传递的文化观念和道德准则。因此,大学生自身所展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高校文化育人的效果。
[4]
三、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互动的现状
从现有的资料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整体是好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确实有一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根据对本校的初步调查,大学生思想道德信念日趋多元化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5]我国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四、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互动的模式构建
本文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新时期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关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针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在活动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互动模式。[6]采用先进、创新的活动形式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从中提炼和总结利用新时期高校文化育人与道德素质的良性互动模式,从而进行研究。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若要实现良性互动,就必须明确一个框架,并在此框架之内构建二者互动的合理模式,唯有如此方能获得理想的互动结果。
1、构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道德素质建设的交叉融合模式
增强学生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个人品德,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2、构建以革命文化为支撑的思想素养培育的互动模式
红色文化是党的奋斗历史的浓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该项目的实施,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主流红色文化教育,也促使学生主动深挖革命历史取得的经验教训,也促使学生主动深挖革命历史取得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反思来提升自身思想素养。
3、构建以社会主义文化为内容的政治素养提升的协同模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7]探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更深的认知,加强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让大学生懂得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年轻活力优势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的内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是本研究初步构想的互动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模式。当然,在研究过程中将根据研究现象不断调整和完善模式的构建,并构建效果最优模式。
毋庸置疑,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其表现出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双向关系更具有指导意义。以往,人们已然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这种关系的存在,甚至己经开始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但总的来说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有待强化。
参考文献
[1]满炫.“以文化人”理念下高校文化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及科学设定[J].江苏高教,2018(05):68-71.
[2]刘克利.建设大学文化推进文化育人[J].中国大学教学,2008(3):24-25.
[3]施卫华.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5):117-120.
[4]吴翼泽.高校人才培养中文化育人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03):102-104.
[5]蔺伟,苟曼莉. 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原则和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02):37-39.
[6]焦中宁,张睿.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困境与突破[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6):121-124.
[7]喻学林.近十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6):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