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
河南省扶沟县金海路小学 461300
摘要: 如今信息时代迅猛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可以通过搭建信息平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利用信息资源引导教师建设特色课程,运用信息手段整合网络与校本研修,最终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机制。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学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现代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它使人类以更加快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信息快速地穿梭于各行业、各领域,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进行信息沟通、信息交流、信息传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同样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学校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受到了冲击,积极要求改变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及传播方式。这也就要求在新时代下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下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针对中学校建设给予支持,中学信息化建设逐渐发展起来,一定程度上为缩小城乡教学差距提供了路径,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但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教师承担着重任,要求他们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因此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我国很多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推广,但学校的教师对此使用的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三种:第一种是不会使用或不愿使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第二种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对于网上信息检索和应用较少;第三种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下的教育资源,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但其所占比例甚少。 可见教师需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学科教学素养与教学水平,切实地应用信息资源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一方面受客观条件所限,面对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中学教师信息意识薄弱,获取、选择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有些学校即使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教师也不使用。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应用,但还是浅层次地呈现知识,有时为了方便会过度依赖教学课件,没有达到深入地引发学生探求知识。最终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能够得到有效增强。
另一方面,客观条件受限的情况下还有更主要的问题是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足,很多教师仅仅认为现有的知识水平足以教当地的学生,不想花费精力学习。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中甚至只有一名教师负责全部学科的教学,这样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由“民办”转为“公办”的老教师,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上。他们认为,学习进步是年轻一代教师的事情。很多教师不愿投入更多精力掌握相关技术。所以教师对于应用信息资源与技术,首先表现在专业情意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再者,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缺乏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结合学科课程和信息资源促进校本课程研发的意识与能力。
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一)教师的专业动力不足,教师职业倦怠明显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制约中学教师专业的原因,还需从其自身出发,寻找根本所在。其内生发展动力的缺失更能反映教师专业发展不足的本质。一来,教师认为自身职业价值低,专业发展前景差,感受不到尊重,教学方面也感受不到进步,对工作缺乏激情,逐渐产生职业倦怠;
(二)教师的培训不切实际,教师积极性不高
可面向中学教师的现代化技术培训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是一项漫长和复杂的工程。但在实际如“国培省培计划”中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突击学习也是为了应付考试,短期训练实现达标,没有长期的学习和应用相关技术。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需要掌握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如何应用知识。而且培训缺乏长期有效的实践性指导,在培训时间段内,教师针对操作问题可以询问,但培训一旦结束,许多教师都是临时的兼职教师,也就没有了相应的培训后的指导。
三、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当事物发展迫在眉睫,改是必然趋势,物质决定意识,但同时意识也反作用于物质。在外在条件支持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因此,将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自我内在动力和创造外在环境相结合,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搭建信息平台,增强教师身份认同感
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下,要想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和地位,使他们从内心上感受到自身的努力得到重视与认可。这样无论从思想氛围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能让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逐渐从被动的遵循向主动的追求转变,尝试应用教育信息化促进自身专业化。
(二)引导教师建设特色课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机制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的中心是实际的生活,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一花一树、鸟语花香、万事万物都是“活教材”。因此,在学校,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下,如果将社会独有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变为活教材,那会是实现教育特色化、个性化的强有力手段。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机遇,面对中学教师和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积极营造信息环境,尊重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展现自身的机会,以增强教师的身份认同感。积极改善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实现专业自信。并且依据特色和学校发展的优势,发展地方特色课程,以网络研修模式,有力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丽芳.ICT支持的教师学习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9(8):108—115.
[2]郝俊英.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6(2):105—108.
[3]何志魁,毛亚庆.教育精准扶贫中教师角色价值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4):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