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雪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摘 要:快乐一直是我们在追寻着的理想生活状态。我们总是在追求通俗意义上的快乐,但庄子对这一行为却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认为盲目地追求世间浮华并不能达到内心真正的愉悦,因此便提出了“至乐”。“至乐”亦称为“无乐”,即完全解放身心,求得舒适快乐。21世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人们逐渐沦为流水线上的挣钱机器,为物欲所奴役。由此,我们便更加需要通过“坐忘”与“心斋”来求得内心的“至乐”,摆脱物役,实现真我。
关键词:庄子;至乐;坐忘;心斋;时代意义
庄子总是在关注个体生存的自由与快乐,他所推崇的“至乐”也就是一种把自我的舒适与满足感推向极致的的精神享受,这也是庄子快乐观的价值所在。它在时刻启示着人们选择一种理性、自觉的方式生活,更换一种特殊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摆脱习惯的感知模式和传统的偏见,活在当下,回归真实。
一、庄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分析
快乐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那么,如何来定义快乐?每一个哲学思想产生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庄子的“至乐”思想正是他对战国时期“世人皆为利益折腰”这一显态的批判反思所得。依庄子所见,世人对权贵的角逐,根源是对“正道”的叛离。因此,庄子便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名为“道”的世界来帮助世人摆脱物役。
(一)庄子的时代背景
庄子生于战国时代,这一时期各诸侯国领土意识勃发,面对利益的引诱,各国间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僚、胸有才志的文人、骁勇无比的将士亦或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为了生存,都只能以丧失自由为代价屈服于当政者的权威。因此,庄子才提出世人“无力胜天、无法逆命”的主张,而后来庄子在面对“无力改变现实又要追求精神自由”这一矛盾时,适时提出了“安命无为”这一途径,帮助指引世人走出人生困境,获得精神自由。
(二)庄子的思想背景
据《史记》所载,庄周思想主要源于老子之言。老子与庄子都对“道”有过阐释,但世人更偏向于追求庄子诠释的“道”,因为它的呈现更加具体,更易于世人实践。庄子对“道”思考总是立足于人如何在种种生存困境中寻求获得解脱的途径。因此,我们说庄子的哲学其实是在引导世人学会“游世”,即不为入世而混迹人世,而是对俗世随顺迁就,知世故而不世故,以谋求身心的随性安适。
二、庄子快乐观的基本内容
《辞海》中对“快乐”的释义为“感到高兴或满意”,相对来说较为宽泛。笔者又通过梳理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整理分析总结出自己的结论,笔者认为可将快乐大致分成两类,其一是感官之乐;其二为心灵之乐。本文所阐述的庄子的快乐观便属于心灵之乐,即纯粹的愉悦。
(一)庄子快乐观的内涵
《庄子·至乐》以“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开宗明义,探讨人生是否存在极致的快乐,进而提出“至乐无乐”。庄子认为所谓的感官之乐,无非是一种由外物所引发的短暂欢愉,过后便是追求无尽繁华时伴随着的苦痛,俗之快乐亦为俗之痛苦,追求俗乐就是在疏离真实的自我,一味地追求视听享受、沉沦权贵斗争、心系长命百岁,都是产生痛苦的根源,无法获取真正的快乐。而庄子所倡导世人追求的“心灵之乐”便是能斩断这一源结的利刃,以追求“至乐”为目标,超脱于世俗,摆脱感官诱惑,达到心灵的真正欢愉,为自身的生命气象中增添一份肆意与洒脱,拂去一份拘谨与不适。
(二)庄子快乐观的实践
庄子主要是通过“坐忘”与“心斋”对内在之知进行探讨,以保持洒脱、肆意的心灵,意在摆脱形体的束缚,实现精神的自由。
“坐忘”对个人而言实质上是一个修的过程。《庄子·大宗师》篇载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而“坐忘”的关键就在于“离形去知”,即摆脱世间欲望与智巧的束缚,上升到本我境界,这是一种澄心味象、契合自然、心纳万物的精神状态,从痴迷外物到专注自我,再到物我两忘。这种境界似乎太高了,我们大多数人普遍认为与之相距甚远,无法实现,但其实恰恰相反,因为“忘”的实质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福址密切相关。如何能“忘”?便是要坐,当然不是特指修道之人的打坐入定,实则是关乎个人的静心。而“静”的关键就在于“心斋”中的“虚”,即目不外视、耳不外听、形不外劳、心无外虑,进入凝神于气、心志专一的虚空之境。
“心斋”,简单来说就是对个人进行心灵上的斋戒。目视色、耳听声、口察味,人之常情,以感官体物,势必产生私欲,进而嗜欲,无法自拔。而心斋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就是一个损之又损的过程,从听之以耳,到听之以心,再到听之以气,将外物对我们产生的干扰与诱惑等一减再减,直至无为的状态。它一直在指引我们坚守“道”的准则,虚而待物,弃欲守心。以纯粹的虚静之心来待物,方能体道,达到心志圆融。
实践“坐忘”与“心斋”关键就在于人的本心,以本心为衔接,静心、守心,消融外在喧哗,摒除杂念,实现生命的本真。
三、庄子的快乐观的时代意义
真正的快乐并不是盲目地去追求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满足内心的精神需求,寻求自我的安适。人被抛于世已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人却可以选择面向本真的存在,而不是沉沦于世,碌碌无为。安之若素地做好自己也是一种修行,不役世俗之乐,谋求心之所安。
(一)改变腐朽的观念,追求真实的自我
时代更迭,历史变迁,外物对人们的诱惑始终存在,并且发展得愈加强烈。人们受本性的驱使开始对富贵善寿等对象进行新一轮的贪婪索取,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极容易沦为物欲的奴隶。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有一些不法商家大发国难财,哄抬口罩价格,竟然将一片防护口罩卖到了200元,将道义原则抛诸脑后,被暴利冲昏了头。他们虽得到了所谓的快乐,但却转瞬即逝,这一不法行为很快便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且他们也背弃了每一位中国公民理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丢掉了本真的自己。“真实”其实就是“踏实”,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活在当下,乐在当下,热爱自己本来拥有的一切,去除“唯物质享乐”的腐朽观念,过自然的生活,找到真实的自我,追求生命的自足与圆满。
(二)学会做生活的减法,回归真实的存在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的腾飞,现代人的价值观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而其中便有一部分人盲目地追求个人化与功利化,以期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给自己定制一个未来框架,把自己“装”进去,小心翼翼地打拼、奋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框架的尺寸,不断地加宽、加大。慢慢的,这个未来框架支撑不住我们强大的物质欲望了,便开始崩塌,与此同时也碾碎了我们的希冀。很多人穷极一生追求所谓的荣誉、地位,摸爬滚打,疲倦不堪,到头来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实际上我们追求的物质享受是有限度的,适度会使人感到满足与快乐,而过度的欲望与追求,则会让人迷失自我,身心俱疲。真实的生活其实就是自然的生活、理想的生活,而实现它们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做生活的减法,减除多余的欲望,清除内心的纠葛,打碎多余的框架,回归真实的存在,成为自己心灵世界的主人,追求心的逍遥。
四、结语
体悟庄子的“至乐”需要一种无为的智慧。以无为体“道”,超越世俗哀乐,从而实现内心的澄明通达,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心灵境界。通过“坐忘”与“心斋”去除心的造作,减少内心波动,追求生命的自足与圆满,从而获得至乐。在人类精神荒漠化的时代,庄子追求至乐的生活艺术就好像一片绿洲,持久地保持着生命力,让人感到舒适与惬意。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4:481-520.
[2]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47.
[3]郭象注,成玄英疏: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80-419.
[4]陈鼓应.《庄子》内篇的心学(下)--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J].哲学研究,2009(03):56-59.
[5]李树军,张鲁宁.庄子“心斋”、“坐忘”思想与超个人心理学比较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01):199-200.
[6]张方玉.论庄子“至乐无乐”幸福境界及其时代启示[J].道德与文明,2013(02):28-30.
Zhuangzi's Fast optimism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MA Dong-xu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Primary Education)
Abstract: Happiness has always been the ideal state of life we are pursuing. We are always pursuing happiness in the popular sense, but Zhuangzi has a completely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this behavior. He thinks that blindly pursuing the splendor of the world can not achieve the true pleasure of the heart, so he puts forward puts forward joy ". "Music" is also called "no joy ", that is, completely free body and mind, seek comfort and happines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material desire flow, the human heart impetuous, people gradually reduced to the production line on the money machine, enslaved by the material desire. Therefore, we need to get the inner "happiness" through "sitting and forgetting" and "heart Zhai ", get rid of the servitude and realize the true self .
Key words: Chuang Tzu; Joy; Rest and Forget; Heart Zhai;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Ma Dong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