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鸿尧
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239400
摘要: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人类的劳动过程是一个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技术,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社会形态的建构。如何让学生接触劳动、理解劳动、喜爱劳动、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是学校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劳动微课助力一年级新生适应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劳动微课;一年级;新生适应
引言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教育目标。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是由美国学者最早提出。在2008年,人们正式推出了微课概念。微课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根据人们学习规律,将碎片化学习内容展现在人们面前。一般而言,微课具有课时较短、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少、主题突出、成果简化等一系列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作为中心,这并不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因为小学生们学习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无法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微课以具体生动事物作为教学重点,时间较短、主题鲜明,不仅对小学生语文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效果。除了之外,教育部门的小学语文改革也强调现代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大力推进微课在教育中的使用。
二、微课教学优势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资源共享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引入教学活动中,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课堂氛围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实践经验告诉我,微课的引入学生上课听讲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所需求的微视频,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优秀的微视频上传网络供其他教师使用,把微课资源做了进一步的扩大,让更多的老师使用微课教学,实现共同提升。
(二)能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内容以视频化的形式呈现,可以强化学生的听觉与视觉方面的刺激,缓解学生的课堂压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
(三)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碎片化学习”
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然而微课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微课上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把自己的薄弱之处多进行练习、巩固,这样不仅可以查漏补缺,还可以进行知识的巩固。同时,微课可以实现“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学习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在课下或者坐公交车的时候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功课学习。
三、微课教学原则
(一)遵守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教学原则
在传统教学环节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让学生跟随教师固定的思维学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依赖感,缺乏自主思考和分析。所以,教师以微课作为学生参考的依据,让其自主探究和实践,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针对性地讲解,提升教学质量。
(二)交互性原则
在设计微课之时,微课不能从头到尾都是文字性的讲述,这样很可能会使得学生感到非常无味,久而久之会失去对学习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展微课设计之时需要根据小学语文学习内容需要插入一些视频或者是图画,增强微课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基于一年级新生适应的劳动微课教学建议
(一)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
在学校,教师则以班级为主体,实施班内小组量化考核,从打扫班级卫生抓起。首先,教师对班级卫生进行合理分工,然后结合班级学生的劳动能力,进行人员的分配。在接下来值日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及时发现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劳动方法方面的指导。再通过班级的评比,及时对同学们进行表扬,促进他们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让学生爱上劳动。教师要和家长联手,将学生在校的日常值日这一劳动,从学校的硬性任务,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劳动,使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二)利用微课创造情境,进行劳动教学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开展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参与进课堂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课堂氛围来带动,而微课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营造吸引学生的课堂环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运用微课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音频、图像和切题的视频等教学资源,在制造自在的课堂环境的同时也吸引住学生,在学生的好奇中去探索怎样依靠自己去劳动中,具体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状态,通过这些疑问,自然而然地导入到劳动教学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投入程度,为后续教学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微课的优势,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没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和经历,小学阶段是综合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劳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微课优势,加强小组合作方式的运用,微课的最大优势是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的角色也从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有了更多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回答学生的问题,对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当教师成为指导者时,就有机会去观察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学习,通过合作小组的学习,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劳动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小组合作方式可以很好地集中大家的意见,并且对有价值的建议进行筛选,这样学生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自己的缺陷,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四)借助微课视频,化抽象为具体
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劳动教育,主要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基础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容易出现理解方面的各种问题。在教师描述一项具体劳动内容时,借助微课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进行教学非常有必要。由于课堂教学会受到外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的具体限制,很多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很难直接实施,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使录制的微课劳动视频化抽象为具体,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微课的方式了解具体化的劳动知识。微课是教师利用课前时间与课余时间录制的短视频,可以克服课堂教学的缺陷与不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劳动教育也呈现出新特点,担负起新的使命。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重视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曾丽蔚.如何优化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课堂结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29-230.
[2]张随学.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9(26):13-15.
[3]周灵.小学劳动技术教学高效的战略及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9(09):172-173.
[4]史宇忻,赵峻岩.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再出发[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
[5]胡倩云.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J].才智,2019(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