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3期   作者:王丽
[导读]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级院校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并且广受师生青睐。
        王丽
          (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益民园小学  063020)
        摘要: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级院校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并且广受师生青睐。但是经过相关实践分析,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认识,依旧存在误区,如教师往往将优等生划分在一个小组内,而将基础较差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这样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甚至可能引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抵触心理,下面我们将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改进对策
        通过现代教育学理论知识可以了解到,教育教学活动关键点是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只有加强教育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够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则能够搭建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分工协作,通过探讨与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法实施期间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于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法实施期间存在的问题
        1·1小组划分不够合理
        合理的小组划分,能够为学生合作学习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合作学习质量会受到小组分组标准与规模的影响。如小组人数设置过多,那么一旦开展探讨活动,教师掌控课堂的难度将提升,活动秩序规范性无法得到保障,虽然部分学生对于问题具有思路,但是由于小组内部混乱而没有得以表现。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标准的,但是教师往往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自身性格与学习特点上的差异,部分基础较好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差的学习分到一组,很容易导致整个小组的沉寂,而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下,整体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1·2小组内部分工不够明确
        教师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只是简单的将几个学生分为一组,并且由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领导其他组员开展探讨活动,但是其他组员在合作学习中对于自身责任缺乏认知,没有得到有效的分工指导,合作学习活动呈现杂乱、无序的状态。学生们也很难掌握问题的中心,基础好的学生具有小组话语权,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自身学习主动性与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这无法体现合作学习的积极意义,甚至小组之间的凝聚力也会被打破。
        1·3课堂教学节奏过快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无法掌握教学重视,因此将教科书上的内容一一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讲课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一环紧扣一环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也受到了影响,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在紧锣密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没有时间开展小组探讨活动,而教师也只能考虑到优等生的学习进度,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对于问题的思考,更加难以理解问题解决方式。由此可见,现阶段很多教师都只注重讲解课本知识,而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期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也只是流于形式化的,无法真正发挥作用[1]。


        2·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改进对策分析
        2·1合理划分小组
        首先应对小组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可以根据总体人数,将每组人数控制在5-6个学生,这样能够保障每一名学生的发言时间,并且不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现象。其次应秉承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指标,具有针对性开展小组划分活动,使各个小组之间综合竞争力保持平衡的状态[2]。并且教师在分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之间性格、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差异性,这样的分组形式能够保障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并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2·2有效的指导
        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引领下,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够高效的实施。在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小组内部学习任务及目标的设置,这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也具有重要影响。应综合学生学习情况与兴趣爱好,对合作学习任务进行科学安排,并且分别为小组内部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具有针对性制定学习目标,使其学习自信心得以提升,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当中。如教师可以安排学习成绩较好,并且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人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并且进行汇报总结能工作,之后在每一个小组内部设置关键发言人,发言人则负责将组内成员的观点进行总结,并且做出相应汇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给予优秀小组一定的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有效的指导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并且使学生热爱交流、学会交流,促进自身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3]。
        2·3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
        小组合作学习期间竞争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答案是经过全体成员交流后总结出来的,这也代表着小组整体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也应兼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可以通过组内轮流回答的形式开展问答活动,以保证每一名学生的观点都能够得到评价。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应同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或学生给予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小组或学生也应该及时指出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形成小组内互相学习、进步的良好氛围。为了保障评价机制的公平、公正性,教师也可以让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具有针对性的改正问题,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效果。
        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课改教育背景下,我们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愈加重视,并且对于教师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在各阶段教学期间,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其教学形式较为新颖,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还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但是经过实践调查可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期间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我们对其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员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以期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琳.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 000(002):120,149.
        [2]黄静.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信息周刊, 2019, 000(006):0223-0223.
        [3]王秀秀, 王明涛. 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实施[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2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