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梦云
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内容具有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更加科学、客观、准确、严谨,让学生很容易就能弄懂。这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对构建高质量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引言
人工智能等领域是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研究和创新的热点,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要注意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当下的信息时代的背景相结合,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可以将动漫、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融合起来,在高中教学中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它可让学生学习思路更清晰、课堂效果更佳、课堂效果突出的用途,将数学课堂信息化、有趣化[3],提高了计算机教学课堂的效果。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教学中,可以让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热情,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好的促进他们进行课堂学习,让高中信息化技术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老师教学中的压力及难度。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信息技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学生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其知识结构的差异性选取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如此不但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重新进行学习,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内容会以某一个固定知识点为中心,有助于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这样不但能大幅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最后,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总时长通常都在十分钟之内,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跟着信息技术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显著提升学习效果。
三、构建高质量信息技术课堂的路径
(一)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情境
老师教学时要构建教学情境模式,避免开门见山的讲课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状态,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在上课时,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材知识点做成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让他们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原本枯燥的信息技术教学转变为情趣盎然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通过创设信息技术情境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促进他们较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举措,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AI技术、信息搜索技术传授给学生,让教学内容实现生动化,增强视觉效果及学习成效[5]。
(二)打造创新思维课堂
计算机老师教学中,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抽丝剥茧,要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疑点进行分析,将学习内容进行重构与规划,课堂上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问题进行由浅入深、逐层加强的学习,在学习中更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疑难知识的学习,促进他们的创新精神及思维[4];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课堂的数字化、有趣化、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效果。
(三)适当地进行变通创新
要不断地对教育进行改革,我们就要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变通创新。
例如,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课的讲解,由于这一节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会感到相关知识非常枯燥无聊,信息技术也是枯燥无聊的学科。因此,本课就需要适当地变通并创新教学模式。这时,教师便可进行引导,像“观看运动会,我们可以获得很多运动赛场上的信息,同学们认为哪些属于信息”,然后学生进行补充。教师通过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对信息概念进行描述,进而提出信息是用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活跃氛围进行变通创新,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四)不断积累并总结经验
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学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信息技术特征”这一节的内容,从以往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可先告诉学生信息技术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可再对其进行特征分析。这样的教学顺序,学生大多都是记住了意思,关键性的特征概念往往记不住。此时,教师就要进行经验总结,对这一内容反顺序进行讲述,先说出特征的大概意思,像“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这句话表达了信息的什么特征,答案是“载体依附性”。教师通过总结经验能改变教学习惯,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五)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用互动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样的课程来说,他们既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可以说理论是对实践进行指导的重要依据。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学背景下,应用的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加以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充满激情和热情,这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有重大突破。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学习形式和内容,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支持。高中阶段,学生们学习的时间都非常的紧张。他们需要在各个学科之间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分配自己的精力,而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有效地调节他们的认知状态,缓解他
们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思维疲劳。互动教学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能够让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沟通融洽,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努力创造互动教学的氛围,在课堂上高效利用时间,让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当中来。一般来说,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采用的互动学习的方式是比较多的。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来说,教师可以经常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把新旧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温故知新,形成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网络。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任务学习结成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以及小组内的互动等各种互动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活力。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要遵循基本的规则,同时也需要他们善于创新利用规则,以便达到更为优化的学习效果。因此,互动学习相互之间在思想和行为上,有效地激发促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一个学科的灵魂,是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精髓。基于核心素养来进行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很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进而在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当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春梅.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杨辛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全广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聊城大学,2018.
[4]姚丽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5]王芳芳.信息技术课堂中高中生多元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