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菲菲
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地方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是鲜活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课程形态和培育方式出现在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在实践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合地方特色文化,既留下了地方文化的“根”与“魂”,同时丰实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与外延,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与传承地方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的意义
1、对本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地方特色文化无疑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守护精神家园的重要依托,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然而,通过对乳山市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虽然这些青少年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乳山人,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当地的历史、地理、行政区划含混不清,对当地的名胜、文化、风土人情、习俗等文化常识一知半解,这一情形不禁令我们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产生深刻的担忧。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发起了此次地方特色课程开发的项目研究,目的是拯救保护地方文化瑰宝,让乳山的孩子了解家乡文化,丰盈家乡情怀,树立本土文化的自信。吸收其精华,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2、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与完善
课程与文化并存共生,离开文化,课程就变为了无本之木。地方特色文化融萃着本土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精华,是人生存与发展极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聚焦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本土的文化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如果脱离地方文化,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意味着将学生与其生活经验剥离,而且减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用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度实施要考虑学生时刻浸润其中的地方文化。
二、地方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和途径
1、充分挖掘本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建立资源库
为充分挖掘乳山特色文化资源,我们先后走访了乳山市文化馆、乳山市宣传部、乳山市史志办、乳山市档案局等多个部门,广泛搜集了有关乳山地方特色文化的大量文献及视频资料,并将这些资源进行了筛选、分类、整理,从这些资源中选取具有教育价值的、可开发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编排,最终确定将乳山地方文化资源分成历史人文、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六大类,编写了《乳山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选集》共六卷,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详尽地介绍了乳山丰厚的文化积淀及独具特色的风度人情等内容,形成了乳山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为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发做足了资源上的准备。
2、以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有效开发特色综合实践活动
从地方课程的文化视角出发,深度挖掘、有效整合本土资源。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的地方资源中择选出具有典型文化价值的课程资源,将其转化转化为课程资源,并进行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定位,使学生认识到本地区文化存在的价值,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留存、去传承,从而增强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我们利用乳山独特的地方特文化资源,将研发打造六大类主题活动课程。
①历史人文主题,开发“东夷文化余晖之南黄庄文化”、“明代海防文化”等橙色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乳山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6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了人类的居住,这里是东以民族的最后聚落地,“南黄庄文化”被称为东夷文化最后的余晖,通过对乳山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的探知,掀开历史的一角,了解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东夷文化,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境内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独特的文化。
②海洋文化主题,开发“家乡的海”、“渔歌唱晚”等蓝色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依托乳山滨海城市的地域特点,以实践基地的海洋馆为载体,引导孩子了解家乡的海洋生态、海洋环保知识,进行海洋知识的科普教育,通过探秘家乡丰富的海产品去了解家乡的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养殖捕捞和渔家民俗等,从而真正了解这片哺育其成长的海。
③红色文化主题,开发“巍巍马石山,浓浓乳娘情”等红色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乳山是革命老区,是胶东革命成长的摇篮,这里的红色资源丰厚,第一届中共胶东特委在乳山境内成立,胶东公学、胶东育儿所、八路军兵工厂、北海银行制版印钞厂等胶东党政军机关重要机构都曾驻扎在这里,全国五大抗战英雄群体之一的马石山十勇士、与“沂蒙红嫂”并称的“胶东乳娘”这些红色的基因遍植乳山大地,为学生探究家乡不朽的红色历史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
④非物质文化主题,开发“乳山钩织”、“乳山大秧歌”等金色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乳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之地,明代时期境内有大量移民迁入,历经岁月的变迁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形成了当地多元独特的民风民俗,乳山市拥有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开发乳山市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课程,通过对非遗技艺的学习、对非遗文化的吸收,让中小学生成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这是对乳山非遗项目最好的保护,意义深远。
⑤民俗文化主题,开发“家乡的婚俗”等绿色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民俗文化是“根”的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贴近生活的人文体验。乳山位于胶东中部,其习俗在胶东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齐鲁文化的瑰宝。通过对人生礼仪中的婚俗,生产贸易中的农俗,衣食住行中的居俗,传统节日中的年俗的探知,让学生对林林总总、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完整的认知,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⑥民间传说主题,开发“大乳山的传说”、“银滩传说”等紫色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神话传奇故事,是乳山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乳山是母爱文化的发源地,大乳山的传说,岠嵎山的传说、银滩的传说等神话故事脍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通过对这些民间传说的讲述、演绎,让这些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留存下来的民间瑰宝继续焕发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承最质朴的人文,使乳山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3、创新活动形式发挥各色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①以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解、认同为出发点,注重教育性、突出实践性、增加趣味性、加强融合性,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创造性地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家乡的地方风物,从家乡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俗、趣味十足的乡土文化中感悟地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深入了解与探究,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感悟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能从丰富多元的地方特色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创新、创意使地方特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以激发学生沉浸式体验为落脚点,通过情景创设、沉浸式体验为活动方式,让学习真实发生,让知识显现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地方特色课程最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具有先天优势,在熟悉的环境和背景下开展活动更容易触动学生们的情感认同,引起共鸣,为沉浸式体验奠基,活动中通过情感陶冶、亲身体验、探究质疑、模拟表演等方法,让学生的探索、发现、思辨、实践与创新等素养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完善,最终实现个体健康、自由、全面的发展。
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古老的智慧,指引着人们追寻最久远的信仰,它期待着人们的关注,呼唤着新生代的传承与发展,合理有效地开发地方特色课程,既是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活化与传承,也是为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寻到了宝藏与源泉,更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肩负的任务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