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瑞峰
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初级中学 271600
摘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素质。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个人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从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学生面临的困难和挫折越来越大,面临着更多的社会心理压力。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社会适应等方面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冲突的调适,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而预防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教育,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预防心理问题。如何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改善人格,增强心理承受力,迎接一波又一波的心理浪潮,已成为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目前,中小学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重视,问题得到改善。然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初中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第一、厌学。一些学生由于智力、注意力等原因,不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课后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学习进度跟不上,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你学的越多,你越反感,你的表现就越差。具体表现为:不听课、打哈欠、做小动作;作业敷衍了事,爱抄袭;不主动、拖沓;积极开展课间活动,行动宣传,对课堂失去兴趣,与班主任对峙等。第二、反叛心理。由于父母离异、家庭长期争吵、缺乏家庭照顾、生理缺陷等原因,部分学生存在心理扭曲、情绪敏感、易波动等问题。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他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与父母发生矛盾,不听班主任的教导,经常因琐事与同学争吵。具体表现为:犯错后不接受老师的批评,不停地顶嘴,表达不满;喜欢在课后引起别人的注意,破坏物品,恐吓他人,甚至打击报复。第三、抑郁和自卑。自卑是由于过度的自我否定而导致的自卑情绪体验。他们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有些学生喜欢独处和古怪,不喜欢和同学交往。他常常表现出一种悲伤、颓废的态度,胆怯而敏感。他认为他什么都做不好,是错误的。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遇到一点挫折,加深对自己的怀疑,陷入痛苦的自责。面对班主任和同学们的帮助,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帮助。第四、不良行为。有的学生看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比如成绩比自己高,文具比自己漂亮,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而是产生嫉妒心和不良品行。具体表现为:诽谤他人,见好就收,有小偷小摸的行为等。
二、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2.1家庭因素。
父母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家庭风格等方面对孩子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著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模范家长的实践方式对其有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家庭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家长往往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到爷爷奶奶身上,爷爷奶奶特别爱孩子,注重照顾孩子的生活,导致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因为父母不能经常陪伴孩子,他们对孩子有一种负罪感,他们经常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做出反应,这很容易导致孩子之间的攀比,他们没有意识到物质来自艰苦的劳动。你想要的东西在家里很容易满足,但在外面是不可能满足的。心理上的差距没有及时纠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偏差。
2.2学生因素。
在这个时代,学生注重自我感受,能力强,喜欢表达个性,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表现欲望强烈。然而,这些心理目标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相矛盾。他们想享受自己的权利,却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他们要求别人注意自己,但他们不关心别人。有些学生很难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们太自负了,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常常表现得蛮横无理,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由于挫折,一些学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们没有意识到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相反,他们否认自己,害怕与外界接触,并试图以封闭的方式保护自己。
三、初中班主任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3.1关心学生
班主任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班主任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尊重学生的人格、劳动、成就和隐私。患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往往没有自我价值感。只有受到尊重和爱戴,他们才能相信自己,敞开心扉。特别是对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班主任要记住尊重和关心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善待学生,用生动的教育方法创造教育情境,让学生享受学习,热爱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表现,恢复他们的自信。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和关爱学生,让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朋友,赢得学生的信任,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
3.2重视多元教育心理教育
班会上,班主任应重视心理健康课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免疫力。通过情境介绍和讨论,系统地传授心理知识。针对小学生身边的热点问题,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家长会上,班主任要和家长一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心理建设。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营造积极乐观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我,展示自己的优势,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卑心理和焦虑。比如,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表扬画画好的内向学生;在集体教育中,可以让孤立的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暖;在主题班会上,可以通过讲故事消除一些学生的虚荣心和自豪感等。
四、总结
学校教育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的方方面面,预防为主,保证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做好能力准备并使心理学适应未来的需要,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徐正娟.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略论[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7).
[2]韦素琼.谈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