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拥军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现如今,“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被提到日程上来,“双师型”即双职称型、双素质型教师。在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通过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提高中职院校的师资团队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培养出专业化的现代汽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教育;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前言:近几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在中职院校汽车与检修专业当中,教师素质的缺失一直是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的根源。基于此,通过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能够为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打造出更为完善的知识学科系统,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进而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化进步提供可靠保障。
一、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首先,存在实践经验严重匮乏的问题。伴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很多地区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使得师资力量日益短缺,甚至有的专业教师队伍日益呈现老龄化的趋势。再加上每年新专业的申报以及审批都需要大量能够胜任专业教学的、素质过硬的教师,一旦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学生实际需要的职业诉求不相符,势必会影响人才最终培养的结果。而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老龄化的程度也相对不高,但是他们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以及双师素质,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发展的大背景下,难以胜任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任。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有更多的教师需要通过专业转型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专业发展也需要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有效升级,职称结构、素质结构也需要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优化自身专业素质的建设[1]。
其次,在师资学历和师资结构方面,当前衡量中职院校教师师资结构水平的重要指标,即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虽然近几年来大部分中职院校都已经能够实现并超额完成这项指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历水平并不能完全在教学质量上得以凸显。很多“双师型”教师占比不足的院校,无法满足学生专业知识获取的诉求。而且部分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知还不够深,认为有教师资格证或工程师资格证就能够胜任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教学工作,难以体现专业特点。而从师资结构方面来讲,部分院校的资历老的老师偏少,年轻教师的数量较多。另外就是兼职教师的数量不足,导致教学成效下降。甚至很多院校由于教师师资问题存在生源质量明显下滑的趋势,必然会影响后续教育教学效果的升级[2]。
二、提高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率的措施
(一)有效调整师资准入的制度
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在降低专业教师准入学历门槛的同时,不能一味且盲目地追求高学历或名牌大学毕业的教师。
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3-5年甚至更高年限、专业对口、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即具有应聘资格。因为这些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与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往来关系,可以为学校或学生带来相应的合作项目,还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渗透相关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将企业标准、企业文化带入到课堂当中,为培养出专业对口且适应工作发展的人才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针对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到学校进行实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技能。有机会的话,为其提供对外进修或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从而保证其能够有效承担专业教学的任务。
(二)优化配置师资的年龄结构和数量
使老中青各年龄段的教师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因为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因此形式结构上应该尽量保持一定的比例范围,使之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梯队结构。一方面要发挥老教师模范带头的作用,生成一套专业且成熟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师资培养方案,使教师到一定年龄之后能够到地方实训基地担任一定的管理职务,以此来向学生们投放更多的实践项目,并组织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大赛等。同时,针对中青年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防止由于年龄差过大导致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及时,使其能够摒弃传统观念,优化自身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促进师资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三)升级师资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方面的要求
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需要依照社会上岗位的职业需求,重新对教师的专业结构进行界定。采取换位的形式,将教师本身培养成为合格的企业需求人才,使其能够有效解决汽车制造与检修过程中突发的一些问题。具体来讲,可以与当地的汽车维修企业或相应的机构进行合作,充分调研的同时,让教师能够有机会成为企业的专业技师,对教师的素质目标、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等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其次,专业也需要依照这些岗位制定出专业化且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师素质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为培养出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提供保障[3]。
(四)督促教师制定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规划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过程中,除了要完善教师专业素质之外,也应该强化教师的道德素养。使其能够依照学生们的特点以及社会化岗位的实际需求,设定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挖掘《汽车电工电子》《互换性与检测技术》《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常用工具》《设备使用》等课程的具体内容和重点,然后对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优化和分类。将实训内容、实践项目以及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能优化自身专业教学素质,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三、结束语
在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建设当中,想要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该有效调整师资准入的制度,在优化配置师资的年龄结构和数量的同时,调整师资的专业知识以及结构技能方面的要求,督促教师制定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规划,使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教学效率能够明显升级。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进而为相关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鞠刚.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设置优化探究[J].科技与创新,2020(20):38-39.
[2]吴王东.浅谈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有效备课[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4):93-94.
[3]刘逢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6):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