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鹭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三隆镇中心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5354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阅读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同样显著,所以,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多参考各种有效教学方法。本文就“读写结合”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办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将读和写有效结合起来。新课程深入推进的今天,小学语文要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模仿”效果,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让学生乐于阅读、乐于动笔。
一、读写结合模式的重要性
首先,读写结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语言能力正在逐渐发展,根据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经典文章,作为小学生进行积累的重要内容。同时容易遗忘也是小学生经常出现的情况,因此,采取边读边写,读写结合的方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读写结合重视内容的存储和输出,使阅读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句话就是对读写结合最好的诠释。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读为基础,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方式,把写作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听、说、读、写训练形成整体性和系统化。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词句积累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字词和段落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学习作者遣词用句的方法。字词和句段都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基本材料,教师要从阅读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完善自己的基本语文储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词汇的近义词、反义词,句子的关键句、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都要反复让学生让学生理解,进行消化,并且能够有效应用。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把握课文的词语要义和写作特点,在课堂生进行读写训练时,将这些基础内容巧妙安排进课堂讲解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以后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理解能力[1]。
(二)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动笔
首先是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批注,一边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一边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做上批注,方便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其次是对课文进行段落讲解,倡导学生用几句话写出一个小提纲,总结提炼也是阅读训练的重要环节,小提纲要紧扣课文段落的表达内容,还要在字数上进行精简,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和文字能力。
最后,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们进行读后感写作,但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写的读后感教师进行批改,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负担,学生无法将真实感受写下来,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最好方式。
(三)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仿写是学生写作的良好开端,借助范文指导学生仿写,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并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读写结合地进行创造,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在写作中求异思维,力求在仿写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创造精神[2]。
(四)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
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开始学习古诗文,古诗文语言精炼 、意境优美。教师可以在进行古诗文学习的时候,让学生根据古诗文特点和文章内容,进行小的改写训练。例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部编版)“古诗二首”中的《望庐山瀑布》后,教师可通过启发学生,李白在隐居庐山时写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根据李白所写的景象,自己写一首“望庐山瀑布”,你会怎样去改写?这样的方式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有对照的让学生去写,如果能坚持进行课文改写的的训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精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手法
精读课文就是对课文进行“细嚼慢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训练,理解消化课文的内容,加深课文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部编版)《妈妈睡了》一课时,这是一篇描写妈妈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像课文中那样去观察描写自己的妈妈在不同时期的“模样”,通过这种学习课文后,结合课文进行观察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感悟[3]。
(六)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书写生活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条件,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记录下来,只要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和思考的都可以记录下来,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时言之有物。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尚处于对世界上十分好奇的阶段,他们对校园、生活、家庭等各方面的时候都会产生好奇,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观察,并且把观察都记录下来,填充自己的“素材库”。
(七)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向,为学生推荐适合其身心成长的书籍,还要依照小学生学段的不同来推荐书籍,学生在年龄和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也不同。对于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要的课外阅读读物图鉴,而高年级学生则可以推荐传记和小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再结合对学生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提升教师教学质量[4]。
结束语:
俗语说“教无定法,必定有法”,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要从实际出发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难题,“读写结合”是有效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多写、多练、多看,只有通过不断的锻炼,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读”和“写”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 教育, 2016, 000(005):00073-00073.
[2]陈进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法的整合实践阐释[J]. 课外语文(下), 2018(5).
[3]洪道文.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 学苑教育, 2018.
[4]高菲菲. 让读写并蒂花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 学苑教育, 2018, 000(006):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