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娟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陈大中心小学,福建省 三明市 365000
摘要:在素质教学要求下,教师要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文化水平,还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加强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开展体能训练,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体能训练
总的来看,小学体育课堂的内容十分丰富,尤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家长和教师都逐渐认识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教学方式、内容等都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通过体能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提升学生整体运动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育、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影响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重视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游戏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带领学生了解运动精神,并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学生的身体。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课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家长和教师都认识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增加侧重于体育游戏、体育知识的教学,忽略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体能训练在课堂中占据的时间较短,并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方式单一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对体育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但没掌握有效的体能训练方式,一些体能训练方案并不符合小学生的身体特征和训练需求[1]。不仅如此,教师采用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无法科学全面的了解小学生的身体状况,训练缺少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差异,同样的训练项目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男生更适合力量、敏捷性的训练,女生更适合柔韧性、耐力等方面的训练。但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造成训练效果不明显,甚至造成反效果。
(三)缺少实践
目前,新课改在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和内容都随之改进和创新。新的教学方法消除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时代发展的速度较快,教学方法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也日益完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加强教研工作,深入分析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作用,注重实践操作。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学活动并没有落实,只是形式化的开展课程,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即使在课堂中进行了短暂的体能训练,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重视,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有效的训练方式,着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教师要先明确体能训练的内容,包括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性训练等等。在选择训练方式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选择学生该兴趣的内容,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学生体会训练的乐趣,感受体能训练的作用。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动作,但如果重复单一的动作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2]。所以,教师要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调查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使学生逐渐养成锻炼的习惯,然后在增加锻炼内容和难度。例如,在训练学生平衡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呼啦圈”进行训练。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学生之间开展竞赛活动,保持呼啦圈转动时间最久的一组获胜。教师可以为获胜小组颁发一些小奖品,以此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二)丰富方式,坚持因材施教
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同时丰富训练内容,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短处。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训练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提升。例如,女学生的柔韧性比较好,且喜欢比较安静的训练项目,所以在训练女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舞蹈、瑜伽等项目入手,先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然后在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针对男学生,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力度、敏捷性等,可以从单杠、俯卧撑等项目入手,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之后,再锻炼学生的不足之处。当然,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天性好玩好动。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娱乐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体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丢沙包”的游戏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敏捷性、平衡性。在丢沙包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四肢来捕捉沙包的位置,通过跑、跳等动作来接住沙包,然后再丢给对方。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手臂、腿部、腰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且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趣味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
(三)重视实践,营造良好氛围
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训练动作的要领,确保学生采用正确的训练方式,避免适得其反。在动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亲自演示、视频讲解等方式,使学生对动作的细节有全面的了解[3]。然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开展实践练习活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彼此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和指导,进而营造一个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训练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每个学生进步和发展;最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廖仁海.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v.4(04):62-63.
[2]文林.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初探[J].中外交流,2019,000(005):267.
[3]倪江华.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明日,2019(4):023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