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3期   作者:莫东源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推进当中,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职业人才培养主流,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提升教学质量,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人才实用性。
        莫东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5376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推进当中,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职业人才培养主流,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提升教学质量,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人才实用性。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对于汽车维修人员需求量不断增加,许多中职学校为向社会输送更多优质技术人才,开始与企业合作,建立起良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在汽修学习中赢得先机,强化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职汽修专业;问题;途径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中职学校与企业以及行业之间形成良好三方协作关系,联合培养能够为社会输送高品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各自优势,实现产学之间的平衡。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模式在汽修专业中的优势,从全方位、多角度制定合作计划,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汽修技术人才。
        一、校企合作对于中职学校的实践意义
        目前,中职学校与企业共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与相关知名企业合作有利于提升企业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将“育人”和“用人”完美契合,受到诸多中职学校及知名企业的青睐。许多企业与中职学校达成协议,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同时推出学生“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快学生成材。中职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势所趋,也是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主流方向。校企共建着眼于人才培养综合性,展示现代学校育人标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一般会选择知名企业合作,毕业生通常会将该企业作为就业第一选择。从学生个人来说,所接受的学习教育实用性强,专业技能扎实,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牢固基础,并且无需就业适应期,因而广受企业青睐。从企业角度来看,由于双方合作较深,所培养的人才十分符合企业需求,企业在得到高质量技能人才时降低了培养成本。从学校立场来看,校企合作解决了学生就业难问题,扩大学校影响力和社会效应,这样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局面。
        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时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深度不够
        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合作深度不足。许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认识不够,缺乏长远眼光,与学校合作只是停留在双方合同协议书上,或者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没有全面参与到实际人才培养环节当中。同时企业对于刚毕业的中职汽修专业学生接受兴趣不高,认为学生实操能力不足,需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加以培养[1]。
        (二)企业缺乏参与热情
        中职学校需要主动与企业展开合作,积极补足学校短板,丰富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搭建起优质实践平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参与热情不高,因为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主,尤其注重短期效益,而校企合作前期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实训平台,配备与更新教学设施,回报周期较长且稳定性不足,当然会对企业参与热情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企业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质量技术人才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予以鼓励,都是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三)传统思想观念影响
        现阶段许多家长思想观念比较传统,都希望自家孩子成为“人上人”,不愿意让孩子在生产一线工作,尤其是汽修行业在家长眼中就是“脏、苦、累”的工作。

许多学生受家长思想观念影响,难以安心在一线工作,即使到企业实习也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一旦毕业就不愿意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三、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双赢
        为有效解决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的问题,企业在中职学校合作培养汽修人才时可以参与制定具体教学计划,针对自身需求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企业可以选派优秀员工现身说法,帮助学校高质量完成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在进行汽修专业理论教学时一定要与合作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实践操作时能够有效运用理论知识,比如在汽修教学过程中多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当前对于汽修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及技能,从而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学校要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尽量多吸引企业投资,引进先进设备,为学生实习提供技术和基础保障,进一步加强学生实操能力。总的来说,校企双方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探索与创新合作方式,达到学校、企业双赢目的。
        (二)明确校企合作目标,打造“双师”队伍
        要想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热情,需要企业与学校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指导,科学、合理、灵活安排各种实践、理论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企业在与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展开深度合作时,要立足实际,从教学队伍、实操平台等多方面发力。比如,为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企业需要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选派专业技能高超的汽修师傅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双师”队伍建设,学校需要加强教师与汽修师傅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了解更多汽修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方便教师在理论教学时以实例为学生做详尽、清楚的讲解,而师傅也能够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促进更好完成汽修工作。“双师”队伍建设的完善能够强化企业与中职学校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操能力,加快学生成长步伐[2]。
        (三)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树立技术意识
        要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及时改变一线生产就低人一等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树立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在校企互融过程中,积极促进行业发展,将行业、企业和学校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时的作用,中职汽修专业可以深入汽车产业链,在汽车发动机、底盘等项目研发中与企业展开合作,满足行业当前需求,为企业输送高端技术研发人才。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职学校汽修专业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为企业培养复合型、高质量、多元化的专业技术人才,有效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
        特别说明:
        本文属于课题研究论文, 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GXZZJG2020B023项目名称 :《县级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现代学徒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秦永平.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时代汽车,2018,(9):51-52. DOI:10.3969/j.issn.1672-9668.2018.09.023.
        [2]罗军华.校企互融实现高职汽修专业建设模式创新的研究[J].经贸实践,2017,(1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