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星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530047
摘要: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养与班级管理质量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班级中,班主任承担着管理好班级、维护班级秩序、教书育人的重任,是每个班级的大家长。而在新型师生关系背景下,如何实现学校、学生、教师间的有效沟通,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使我们需积极沉思的教学研究课题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以往班级管理经验,论述探究了有效培养优秀班集体,贯彻落实班级民主管理理念的相关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班级管理策略;民主管理;初中;新型师生关系
现如今,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这也对班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班级管理者,我们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学业成绩,更需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兼顾其综合素养,积极探索新型师生关系的渠道,优化班级管理模式,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继而贯彻落实班级民主管理理念。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优化师生关系,还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班级管理不断增进自身管理能力,对其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影响班级民主管理的主要因素
(一)师生关系建设误区
现如今,民主型师生关系建设虽然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但在实践管理中,依然存在一定误区,通常体现为两点:一方面是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专制型师生关系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显著改善,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学生过依赖教师,教师管理往往更具权威性,学生缺乏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意识[1]。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对民主型师生关系存在认知误区,易因此而出现班级管理效率低下,班风涣散,学生不服从管理等不良现象。对于此,我们就需对新型师生关系有更为准确的认知,建立起亦师亦友,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管理模式认知误区
实践管理中误将实施班干部管理认知为班级民主管理,这也是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之一。虽然班干部由民主选举而出,但并未施以有效的引导与监督,班级管理完全交由班干部负责,继而使学生出现了仪容仪表违规、赌博打架、逃学逃课、抽烟饮酒等有损班级风气的现象,由此可见,在实施民主管理的同时,我们也要酌情放权,充分发挥班主任引导作用,施以有效的监督措施[2]。
二、管理策略探析
(一)基于民主管理理念,调整师生关系
在实施民主管理前,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做到亦师亦友,同时,作为教师则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品格、管理能力,唯有如此,方能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尊重。其次,班级管理需要有针对性,特别是在师生沟通方式选择方面,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等因素来进行。例如,为营造良好的班级民主管理氛围,我们可在早自习期间预留5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针对“该怎样提升班级管理效果”这一议题来进行自由演讲,同时,我们要予以及时的鼓励,并提出期望,进行中肯的点评,以此来引导学生针对班级管理问题,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勇敢表达出来,使其逐步建立起班级管理责任意识[3]。
而针对学生提出的见解,我们皆需予以重视,并分析其可行性,筛选出优秀见解应用到班级管理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参与班级管理的成就感。此外,针对学生违反班规这一问题,若直接严厉批评,通常难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增加其逆反心理,故此,需酌情调整管理方式。例如,在管理班级时,部分学生的态度、行为着实令人头疼,对于此我们则需要及时调整心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为什么违反班规,分析这样的做法会对班集体,其他同伴带来怎样的影响,同时,还可要求其自主选择惩罚方式。以此来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理念,建立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
(二)共设目标,明确管理方向
新型师生关系背景下,唯有引导学生共同设置管理目标,进一步对班级管理方向进行明确,方能切实提升民主管理实效性。故此,我们在班级管理目标设置阶段,不仅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还需引导其共同参与,以此来确保班级管理目标的适用性、可行性。例如,当目标为构建优秀班集体时,相关管理细则的设置就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施展才华、历练意志的机会,以此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使其建立起自觉维护班级形象的意识,如此一来,在集体作用下,学生们方能有效形成特有的班风。此外,所设置的管理目标需要具有先进、层次分明的特征。班级是由诸多独特的学生个体所组成的,故此,具有不同的管理需求,而设置层次分明的管理目标不仅可充分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成长需求,还可为下一个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4]。
(三)酌情放权,推行民主管理
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可承担部分职责,不仅是教师的助手,更是进一步推行班级民主管理机制的重要参与者。而在班干部权限给予方面,我们即不能放任不管,无原则信任,也不能不敢放权,而是要把握工作尺度,酌情调整班干部管理权限[5]。一方面要不定期对班干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引导、监督和检查,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管理空间,不可事事都插手干预。以推选班委为例,我们可在推选初期依据学生威信、责任意识、管理能力、民主意识、学习能力等要素来为学生们推荐候选人,列明候选标准,完善上述工作后即可组织开展民主选举活动。在后续合作管理环节,可将班级管理权限逐步给予民主选出的班干部,并鼓励其积极组织班级学生探讨解决班级问题的渠道,逐步形成教师监督、学生自我约束、相互协作的班级民主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新型师生关系背景下初中班级民主管理体系的合理化建设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默契合作,作为执教者,我们需要正确认知民主管理的意义,基于民主管理理念,调整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们共设班级发展目标,明确管理方向,酌情放权,把握工作尺度,在履行教师监督职责的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管理空间,不可事事都插手干预,以此来构建特色化管理机制,形成优秀班风,为培养优秀班集体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徐贤群.心连心沟通 手拉手成长——谈班级建设中联谊班级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5-6.
[2]许向霞.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落实民主思想——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08.
[3]赵冬冬.制度公正、审议民主抑或个人权威——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政治哲学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19(01):36-43.
[4]张立春.全员参与让班级评价更显民主与活力——对组织幸福龙章班评活动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8(22):91-92.
[5]陈成琳.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7(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