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芳
浙江温岭石桥头镇中学
【摘 要】 语文课堂中的教学会培养学生形成情感意识,深化学生对文字的应用和理解过程。同时,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会增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有助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强对事物的判别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提升课堂中的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课堂内的不同学习状态, 调整教学策略,应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保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下面主要分析了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构建高效教学过程,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实现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有效性的课堂理念要求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整合。实际上,中学语文教学要注意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对课堂教学质量带来的不同影响和作用,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备课时整合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实现教学气氛的构建,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提供高效的环境基础,实现增强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一、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教学缺乏体系性,不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在开展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离不开教学体系的培养与创新,确保教学的体系性和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整体性,是提升中学教学效率安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思维体系的培养,,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无法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也造成了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的局面,知识实践应用效果比较差。寻求有效的体系化教学策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构建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既需要从教学思维入手,也需要从教学手段改革,切实提升综合教学质量。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从中学语文教育
学实践来看,普遍存在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张过程中,不注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创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阻碍了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在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下,教学创新已经成为新的主体,如果不能根据教学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将无法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优化措施分析研究
(一)注重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叶圣陶说过:“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作者将自己深切的情感通过文字语言得以表达的。”七情六欲是每个社会人与生俱来的生命特征,我们可通过表情、行为、语言、文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每篇语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真实的、丰富的情感,由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牵引学生如身临其境般进入到课文描述的意境中,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这样才能深切感受到文字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不断加深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例如,以《卖炭翁》中一句描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卖炭翁穿的衣服那么单薄,他却希望天气能冷些,为什么?你们如果化身为他,你会怎么想呢?这是什么样的情感纠葛?”学生们陷入激烈的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卖炭翁以卖炭为生,他当然希望天气变得更冷才能卖个好价钱,否则,生活无着无落,恐怕连件单衣都买不上的。”这种情感引导下的教学,启发了学生了解到卖炭翁这种情感斗争的矛盾心理,饱含着无比的痛苦与辛酸,学生们逐渐产生了对卖炭翁的深切关心和同情,也体现了对当时社会腐朽、百姓疾苦极度不满的强烈心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教学提供现代化设备,如电视机、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全面改变传统教学中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状态,改变单一乏味的教学,充分展示出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人文性。现代化教学方法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辅助性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现代化设备的辅助下,将教材中平面内容转化为立体的动画、视频以及图片等,结合声音或是音乐等方法,达到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丰富性,使其更加逼真,并且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鲜活性,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目标。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或是相关视频等内容,加强对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为学生营造一个“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真实环境,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其学习效果。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将静态的内容转化为动态,将难度较高的内容转化为简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很多知识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出来,而使用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能够有效简化教学内容的难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够深化学生的记忆力。
(三)教学中因材施教。中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成绩优异、中等、较低,命名为ABC,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充分考虑到C层次学生接受能力较慢,应放慢讲课速度,并多关注学困生,提醒学生认真听课,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非常关注和关心,进而认真听讲和学习,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有利于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说明教学中因材施教非常重要。此外,对于AB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加快讲解的速度,同时要求学生自主归纳课本中的重点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总结课文的主旨和蕴含的知识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总结能力。由此可知,要想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效率。
简而言之,虽然当下最紧急的任务就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但是,该项教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之下,为了做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教师就必须正视当下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加强教师以及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采取分层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兴宇.理论与实践的对话:高师中文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2):90-92.
[2]冯丽娟.《读书作文谱》对当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与启示论略[J].语文学刊,2016(12):99-101.
[3]路巍,管翠红.由“学术性”向“师范性”转化——师范院校本科写作课程与中学作文教学对接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