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代兵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盘龙第二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而要达到上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效性;提高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者的追求和目标,同时它对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因为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观念新、素质高的语文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前提。“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句?“至理名言”足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占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教师教学观念的新旧、素质的高低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制约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对于用全新思想观念锻造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观念不新,素质不高,那是很难与现在的课标、教材相匹配的,预期的教学目标更是很难达到。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理念,体验新教材,走进新课程,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还应自觉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语文素质。?作为教师,面对新课标,我们应牢牢树立现代教育的四大观念:一是树立新的学生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二是树立新的发展观,三位目标整合;三是树立新的知识观,选择、探索、质疑、创新、实践;四是树立新的课程观,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老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为了保证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一定要认真地备课,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既可以很大限度的吸引学生,也可以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多让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那些胆小的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对于胆小的学生,你对他投去一个微笑、鼓励的目光,他会变得越来越胆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对他的学习以及训练都有益。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要多让他们发言,这样能督促学生在上课时专心听讲。如果我们上课时只顾自己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而忽略学生的反映,学生听一会儿肯定会走神儿的,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好不了。
保证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要保证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守纪律就是要求学生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不能做小动作,当然学生在思考和体验的过程中,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说:“我来,我来”。我们教师不能把这看作是妨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不然学生的思维、兴致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就会打消学生积极举手的积极性。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这就是我所谓的良好的课堂纪律,也是我们老师上好课的前提。
抓好后进生的学习。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在提高语文教学成绩中显得至关重要,而班上差生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虽然智力较差,但是学习态度较好;一种是学习态度差,但智力并不很差;一种是既学习态度差,智力因素又差的学生(这是地道的“双差生”),这三种情况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自学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成绩低劣而丧失了学习信心,为了提高差生的语文成绩,除了在课堂上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之外,我还采用了家校联系,就是学生每天把作业记录在本子上,然后由该生回家带给自己的父母,由父母督促完成作业后,在本子上签名。实践证明,这种办法还是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当然这一办法的实施,必须先和孩子的父母保持帮助孩子的一致态度。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语文教学。开学初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每节课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某些薄弱的语文能力,应加强培养。如我班的学生,就要注重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于是,除上课多让他们说自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还让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文中的听说训练,结合学生的日记、作文,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辅导中,对优生则提高要求,拓展学生思维,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对个别后进生,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同时,利用好语文组的教研活动,开好公开课、教研课,听取各教师的评价,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与诸育之中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起统帅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期开始拿到语文课本后,要通览教材内容,了解编者意图,针对各类型课文的内容作出统筹规划,制订本学期德育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词析句、朗读体会、作文教学等来渗透德育。平时,课堂上我们要与学生通过平等交往,拨动“情趣”这根弦,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踏上将来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离不开赏识。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小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在我的办公桌里,我常常准备了诸如铅笔、橡皮、本子等一些奖品,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我们就应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赏识和奖励,虽然小小的一个奖品没多少钱,但是你会发现学生对老师奖的东西会格外的珍惜、宝贵,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他们就会从潜意识中发现自己有着优秀的一面,从而带动孩子其他方面的进取心。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