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实践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3期   作者:罗克义
[导读] 因材施教,制定一系列的德育管理目标任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有用的人才。
        罗克义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第四小学     邮编628003
        摘要: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首先要明确国家对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及要求,然后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一系列的德育管理目标任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德育管理;措施方法
        针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笔者根据多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认为,中小学必须按照儿童各年龄阶段发展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对德育工作的需求,作为学校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德育培养体系,来适时干预和调适学生行为,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当然,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每一所学校采用的方法和措施也会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培养一个社会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能更高层次的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也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意义所在。在此笔者与大家探讨一下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解和实施策略。
        一、明确当前我国德育培养总体目标任务及要求,以及学校德育目标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教育系统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校来说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些全面的为我们学校教育指明了具体的办学目标,同时也为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在具体操作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研判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状况,做到德育工作精准施策。
        从学生生理发展的角度来讲,0至12岁主要是“心”的教育,以培养“审美的人”为教育目标,侧重感性的教育【1】。在这个阶段孩子处于幼儿及儿童时期,对社会的认知零起点,对社会事物充满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可属性较强,自我管控力较弱;12至18岁主要是“脑”的教育,也就是“理性灵魂”的教育,侧重于理性的教育【2】。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社会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可属性强,有了一定的自我管控能力和约束能力。除了以上年龄阶段表现出的特点外,孩子们身体的发育,外界环境的干预以及心理的变化也要全面了解,做到点面结合,精准施策,我们制定的方案才能因材施教,操作性强,成效显著。
        三、研究和制定具体德育工作措施和方法,做到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1、行为习惯教育和良好品格培养。


        行为习惯教育,是一个较笼统的概念,那么在具体操作中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当中,同时在各年龄阶段表现出的行为习惯也不尽相同,在此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施策,譬如一、二年级学生,主要针对走路、吃饭、坐姿、说话等进行规范;三、四年级学生主要针对文明礼仪、文明用语、专注力、有序、学会倾听等进行规范;五、六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坚持、自律、爱国、诚信等行为规范;初中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爱国教育、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等进行培养。当然这里还包括我们的很多良好品格的教育和培养,如勤俭节约、环境保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等以及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每一个阶段我们要制定出培养目标,当然在具体操作中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也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实施方法上一定注意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我们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班级游戏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2、自主管理和自律能力培养。
        何为自主管理,通常讲就是在学校或班级管理中,其所在集体成立自主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团队内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用制度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我们以班级为例,首先在班级中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级各部门具体事物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具体事物负责人可竞选上岗和轮值担任,分管负责人包括班集体里的每名成员,这就是我们的组织机构成立了。然后我们要建立班级制度,那就是班级公约,由班级组织机构民主就议定,同时还得制定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这其中必须以创建优良的班风和学风为前提,班主任要适时进行干预,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管理权限逐步下放,做到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但主导权在班级成员那里。开展班级自主管理时我们要坚持班级事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原则,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自律能力,它决定了一个人从“成人”走向“成才”的关键因素,约翰.福斯特曾说“成功源于自律,一个人若没有果断的品质,他就永远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人”。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学生在没有外部干预作用下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明辨是非及处理事物的能力。
        3、活动育人,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审美人格。
        活动育人,即以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和体验真善美,同时通过活动来检验学生在平时学校教育中的成果和不足。设置的活动主要有校内文体活动,校外研学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在开展前做到事前有方案、有目标,事中有措施,事后有评价,重过程而轻考核。譬如,学校外出开展以“弘扬红军精神”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那首先我们先要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那段艰辛岁月,通过网络、书籍查询,然后实地察看,倾听现场讲解,举行瞻仰仪式缅怀先烈,通过雕塑、文字、陈列物品等深入了解。最后让学生写出体会和感悟,让“红军精神”入脑入心,厚植爱国、爱家、爱校情怀,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那么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考查班级管理情况,学生的环保意识、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安全意识等均纳入过程管理和综合评价体系。因此,我们开展活动除了拓展学生视野,欣赏自然,减轻压力等一系列功能外,它的意义远远重于其形式和过程。
        四、开展德育综合评价,总结反思,交流提升。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了评价和考核,其结果不可能有好的成效。因此我们制定德育考核评价机制要客观而具体,简单而操作性强,同时还具有长效机制。德育工作它是教育和培养人的工作,我们通过一系列工作所培养出的人,他在社会中的外在和内在表现时刻检验着我们作为德育教育者的工作,其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也要积极的总结和反思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摒弃缺点和不足,发扬优点。同时我们还需不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校级交流等,提升我们的德育工作管理技能。当然除了德育技能的掌握和提升,运用于我们的工作实践外,其实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是心与心的交流,用真诚去感染学生,用智慧去说服学生,用行动去影响学生,用执着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参考文献:【1】、【2】[美]柯领《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孩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