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许丽雯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
        许丽雯
        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3258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朗读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化改革的现状要求,更是我国现代教育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我国各个教育阶段学科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落实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教育理念,特别是担负着我国汉语言文化传承重任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其为教学指导思想,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着重培育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1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育的重要性
        朗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学习到一些好词好句,从而活学活用到写作中。与此同时,小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可以在早期朗读到一些有趣味性的故事,可是在朗读完成以后也能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因此,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扩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素养,形成良好的品质。除此之外,开设高效的朗读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与理解能力,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体悟文章内涵重要途径,加之小学语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只要学生反复朗读,将文章读顺、读通,就能理解文章深意,相较于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理解文章内涵,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加之教师点拨对文章的理解将更为透彻,削减教师阅读理解教学阻力,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营建良好的自主朗读氛围
        为调动学生自主朗读积极性,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需将学生视为朗读教学主体,营建良好的自主朗读氛围,确保学生可以 参与到朗读教学活动中,为教师顺利落实朗读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例如 教师在进行《赤壁之战》教学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法,向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故事绘本,基于绘本图文并茂,内容简明扼要,学生通过分析 绘本内容将对赤壁之战有基本的了解,削减学生阅读理解阻力,同时学 生会对赤壁之战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5—10min熟读全文, 在学生朗读完毕后,引导学生分享朗读体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通过 “生生互动”营建和谐、民主、自由的朗读教学氛围,教师通过总结学生朗读体悟可明晰学生自主朗读成效,不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上浪费讲 解时间,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薄弱环节及学习兴趣点开展朗读教学活动, 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


        2.2丰富朗读教学模式
        丰富多样的朗读教学模式可以拓宽语文教学途径,多方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应立足新课改背景,积极学习先进教育模式,并根据朗读教学需求予以调整,使相关教学模式更具生本性、校本性、科学性,为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琥珀》教学时, 可以采用“自主朗读+情境创设”教学模式,率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根据文章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对琥珀形成历程予以“还原”,期间学生为完成该教学任务反复朗读文章,梳理文章脉络,使学生得以掌握科普小品类型文章理解方法,提高学生文学体悟力,有些学生在朗读基础上绘制琥珀形成简笔画,既生动又具体的“还原”文章内容,还有的学生通过默剧表演形式诠释文章内容,使语文朗读教学变得趣味横生,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再如, 教师在进行《桂林山水》教学时,可以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法,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准备2—3篇课内、课外描写景物的文章,如《黄果树瀑布》、《天坛》等,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多篇文章写作方法、中心思想、文章结构, 通过朗读掌握更多语文知识,累积更多描写景物的好词好句,锻炼学生略读、精度、泛读能力,提升学生阅读速度,使学生在朗读教学中有更多收获。虽然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但语文教师仍需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确保其始终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生本性。
        2.3做好朗读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是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弥补教学疏漏,强调教学重点的重要育人环节,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朗读教学历程,梳理自主朗读思路, 形成自主朗读体系,另一方面教师应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分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情况、朗读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育资源有效配置情况等育人因素,明晰教师朗读教学不足之处,以此为由持续调整朗读教学体系,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
        2.4设置课堂短剧
        学生们非常喜欢情景短剧的形式来表演课文中的场景。教师可以用画笔或者彩图的形式制作一些课文中的动物道具。让孩子们带上道具在讲台上表演短剧,学生们会积极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例如在讲解《小青蛙》时,教师可以让同学甲带着河水的道具,表现课文中的“河水清清天气晴”,让同学乙带着青蛙的道具,表现课文中的“小小青蛙大眼睛”这样有趣的道具场景表现,同学们会增加学习的注意力,在朗读的同时加深了记忆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5教师以身作则
        要增加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发挥示范作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对于授课教师的模仿,教师规范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们迅速学会朗读的语气和技巧。在朗读的同时教师可以播放符合课文意境的音乐,用美妙的背景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产生想要模仿老师朗读的强烈意愿。教师也可以开拓思路,在每节课堂开始的三分钟,引入课外优美文章的朗读环节。因为学生们对于没有听过的知识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立足课本但不局限课本, 拓宽学生们的文学视野,同时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知识。
        结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够实现的教学 任务,需要教师长期的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朗读教学,才可以实现学生朗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丰富朗读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注重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开展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睢县城关镇南关小学赵娟.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N].商丘日报,2019-09-19(008).
[2]王海英.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