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育人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孙秀兰
[导读] 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
        孙秀兰
        湖北恩施州建始县业州镇七里坪小学   445300
        摘要: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出发,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道德与法治课和其他各门学课教学及少先队活动等。选好教学点渗透德育方法,这是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应注意因文而异选择适当方法,才能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易于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作为一名从事三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通过不断实践小学德育的途径,探索出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课程育人,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在习作中渗透德育。
一、寻找阅读契机,渗透学科育人功效。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选编的都是结合时代发展,根据身心健康选编的文质优美,具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将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执教老师要深钻教材,备学生,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授课中善于捕捉教材中的“育人”素材进行疏导教育。例如:我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看一看中直观感受爬山虎的脚生长过程,接着在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特点。最后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叶圣陶爷爷的连续仔细观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后交流对爬山虎的认识,感知它的坚韧顽强,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挫折,乐观向上,争做“爬山虎人”,从而达到了“课程育人”效果。
二、 尊重学生习作体验,彰显德育 的神奇。
        习作来源生活,我口写我心。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在习作教学中,我从来不给学生设定写作的模式,也没有限制学生写作的内容,只要是他们有经历、有感触、有写作欲望的素材,就随时写下来。我也随时给学生们下水作文进行指导,经常把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拿来当范文。既然作文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我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实际是发挥“课程育人”德育的渗透的过程。
        如:四年级一单元《推荐一个地方》,我利用国庆长假之际,建议家长带学生到周边的景点去游玩,从中细细地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学生在地心谷漫步,在女儿城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也锻炼了写作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注意周围发生的人和事激发写作欲望,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同样能实现培养作文能力,又实现了德育教育渗透目的,每周让学生把一周的事情养成习惯记成周记,从学生的周记中我发现他们都说真话,说心里话,培养学生实事求的作风,还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周记中贬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样能起到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充分利用周记这种写作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在周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朝读经典随文练笔也是我“课程育人”所进行的习作训练。由于形式灵活且选题自由,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条好途径。如:朝读经典《无私的爱》最后一个自然段“殷红的鲜血缓缓地从孔繁森体内流出,缓缓地流入针管,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鲜血,这是一位日夜操劳的领导干部的鲜血”时,学生们已经完全侵入课文情境中,我马上补充孔繁森援的相关感人事迹及评价,安排写一段话的练笔,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假如你参加孔繁森的追悼会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这样安排,不仅学生有话可说,更受到一次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
        总之,我们通过“课程育人”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感情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文本的内在蕴含,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传文授道的目的。并在阅读文本中渗透学科育人、尊重学生习作体验、朝读经典随文练笔中渗透德育,同时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发挥语文学科“课程育人”作用,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让少年儿童从小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