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乐游戏出发,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仪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洪金雁
[导读]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的立身之本和人生必修课。小班幼儿作为社会的
        洪金雁
        厦门市第八幼儿园         
        【摘要】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的立身之本和人生必修课。小班幼儿作为社会的小分子也不例外,而且文明礼仪的养成过程从个体来说是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的过程,从集体来说是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过程。个体在集体中成长,为文明礼貌的社会新风做出贡献;集体也成就个人,为每一个文明人的成长提供环境和平台。本文以幼儿为研究对象,以游戏为载体,以寓教于乐为教育理念,主要研究从游戏中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班幼儿;文明礼仪;快乐游戏
        引言: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也是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常见方法。小班幼儿年龄较之中大班幼儿要更小一些,言语理解能力和自控力也相对更差一些,单纯的说教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且也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而以游戏为载体,通过集体游戏、建构游戏、情景游戏等,可以将生涩的礼仪词汇转变为简单易懂的日常用语,将呆板的说教转变为更有说服力的言传身教,幼儿可以在沉浸式的情景游戏中感受到文明礼仪对于自身以及他人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礼仪,对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有很大的助益作用。

        一、在集体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仪
        小班幼儿在入园后总要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与其他小朋友沟通困难,融入新环境的时间长,诸多的不适应不仅在孩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家长和教师也是绞尽脑汁,尽量为孩子创设一个过渡自然、温馨愉快的生活环境。而能够将幼儿凝聚在一起,打开孩子们之间的屏障,为孩子们上好文明礼仪的第一课的首选就是游戏。小班幼儿喜爱超市家、娃娃家、厨房家这样的情景游戏,他们对大人的世界充满好奇,但是他们暂时不具备和大人一样的生活技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行为受到了家长的限制,但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解放天性,在各种场景中扮演自己相关的角色。
        以厨房家为例,此次游戏的主题是“小小厨艺家”,教师在活动室中将部分仿真食材和小朋友可以操作的水果蔬菜准备好,然后将活动场地和主题设计都交给了小朋友。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大主题下自主开设各种小主题,有些小朋友喜欢西式厨房,将场景设置为甜品和水果沙拉为主的西餐,有些则喜欢中式厨房,将场景设置为炒菜和面条为主的中餐。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纷纷邀请自己的客人来自己家里做客,文明用语在他们之间悄然出现,“琳琳,周末来我们吃饭吧,我做了你最爱吃的沙拉”“谢谢你琳琳,那我也把我给你准备的小礼物带上吧”。比起小朋友们的自然创造和现场发挥,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适时引导,在小朋友们用餐的过程中,告诉孩子们基本的餐桌礼仪,其实在这方面,孩子们在园内食堂就餐的时候已经耳濡目染,但是场景的转换和生活化的布置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礼仪是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是渗透到一餐一饭和一言一行的,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些小朋友甚至主动说:“安安,你不能这么拿筷子,这样做是不好的”,“睿睿,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感谢一下我们的厨师”,看到小朋友之间的相互感染,我也有了新的思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老师重复式的说教,而是一个平台和环境,孩子们可以通过最简单的语言交流和行为互动去影响彼此,这个过程最好是自发的、灵活的,不受束缚的。而教师能做的就是大胆放手和适时引导。在孩子们制作餐饭的过程中,我告诉孩子们对于食材要勤拿少取不要浪费,使用小切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用餐过程中要有序,要懂得对付出劳动的人说谢谢。

活动的最后,我问孩子们:“平时给你们提供餐食的人都有哪些人呀?”“在家里是爸爸妈妈,学校里是饭堂的叔叔阿姨”“有时候我们去外面吃饭,还有其他的叔叔阿姨呢”,大家都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言,“那么我们要不要在用餐的时候也感谢这些为我们提供这么美味可口的食物的人呢?”“要!”所谓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实践是孩子们成长和发现的最好途径,在“小小厨艺家”的活动中,孩子们巩固了在园内学到的餐桌礼仪,负责做菜做饭的小朋友了解了劳动的不易,被邀请的小朋友感受到了友情的温馨,而所有的小朋友对于“感谢”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一句“谢谢”不仅是挂在嘴边的言语,更是对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习的必修课。
        二、在合作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仪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单独个体,我们的行为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的文明礼仪对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至关重要,而个体也只有在群体合作交往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合作游戏对于培养幼儿的团体意识、行为礼仪、礼貌用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合作游戏不仅包括角色扮演类的角色分工,也包括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合作游戏行为。以建构游戏为例,建构游戏以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建筑为原型,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原型的基础上根据活动室的现有器材进行二次创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仅是在游戏,他们还要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进行器材的交换或者通过求助的方式获得其他幼儿的帮助。
        为了体现礼貌用语对于幼儿交往的影响,此次游戏我们采用了对比实践的方法,一组幼儿在教师的建议下以基本的礼貌用语作为开场白以及后续交流的使用语,而另一组则由教师以不使用礼貌用语的方式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沟通,以此对比两组的交流效果。首先是使用礼貌用语的小朋友组,蓝蓝小朋友在和轩轩小朋友进行器材借用的时候,说“轩轩,我的红色拼板不够用了,你的红色拼板有多余的吗?我可不可以借用一下呢?”轩轩很快说:“有的呀,当然可以呀!”在蓝蓝之后,我也向轩轩借用拼板,但是我没有使用礼貌用语,直接和轩轩说:“轩轩,把你的红色拼板拿给我”,但其实轩轩的红色拼板被蓝蓝借走之后已经不够用了,但是迫于我是老师,轩轩只好不情愿地把红色拼板借给了我。在活动过后,我主动询问轩轩:“轩轩,你的红色拼板是不是已经不够了呀?”轩轩说:“是的,后来我只好用紫色的代替了”“那你为什么要借给蓝蓝呢?”“因为蓝蓝主动问我拼板是不是够,而且她很有礼貌,我就把多余的借给蓝蓝了”“那你后来不够,为什么还要借给老师呢?”“因为你是老师呀”“那轩轩觉得老师应该使用礼貌用语呢?”“当然应该呀,老师可是我们的偶像呀!”听到轩轩充满童真和稚气的回答,我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教育中没有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孩子们之所以和我互动仅仅是因为我具有老师这个身份。作为孩子们的示范者和启蒙教师,我也意识到我所起的言传身教的作用,文明礼貌的实践不仅应该体现在幼儿之间,更应该体现和贯彻于我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交往和活动的方方面面。
        结语:文明礼貌贯穿幼儿教育的始终,游戏是针对小班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所设置的实践方式,而教师身为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和良好文明礼仪的示范者,应当创新游戏活动方式,在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中将文明礼貌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小朋友的心中,以身作则,科学引导,在活动中发挥好指引作用,将礼貌用语从墙上写到幼儿心理,将文明行为从动画中传递到幼儿生活中,将文明礼仪的火种一直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  张琳.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与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105.
[2]  王敏.礼仪教育: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J].幼教园地,2009,1:60-62.
[3]  邱红燕.基于游戏的幼儿礼仪教育实践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5:93-94.
[4]  颜红芹.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意义及其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1,(22):74.
[5]  王惠真.礼仪启蒙教育在幼儿学习成长中的应用分析[J].基础教育,2011,(1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