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丰
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摘要】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还需要深层次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应当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积极采取全新的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流程,创设宜和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拓展数学思维。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也加强了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开始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构建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但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状况来分析,可以发现依旧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基础的教学目标不是非常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整体的教学模式依旧过于单一,不利于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面对这样的状况,小学数学应当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采取全新的教学实践策略,构建更加完善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努力迎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持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与能力。
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分析与操作能力
高效课堂的构建,必然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相应的教学实践方向,严重制约了高效课堂的发展。为了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成长,教师有必要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设定明确的数学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分析思维。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转变基础的教学理念,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来分别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就是要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培育数学思维,将数学知识合理运用到生活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学生正确认识时针和分针,还需要明确表达时间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对他们的日常作息时间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深层次了解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应当加强学生数学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实际的数学操作,不断提高相应的数学实践能力。
二、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兴趣属于最主要的推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必要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加强对信息化多媒体设备的综合应用,通过这些设备来展示不同的教学情境,逐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喜欢的《八戒吃西瓜》来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唐僧师徒四人路经一片瓜地,老农赠与他们一个大西瓜,然后四人打算分而食之,悟空提议将西瓜分为四份,然后各吃四分之一,八戒则觉得他肚子大,应该多吃一部分,所以要求吃六分之一,但是在分完后,八戒对比了一下他的西瓜,发现他的西瓜并没有其他三人的大,于是他很纳闷,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在床上玩这一数学教学情境以后,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分析,合理对比与的大小。
这样的教学情境本身较为趣味多样,能够迅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投入到相关知识的探索当中。学生在对这一教学情境加以分析的时候,能够迅速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见解,从而得出准确的数学结论。这样的学习本身是一个自主学习流程,学生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升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并且也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迅速提出解决方法,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实践思维。
三、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探究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这一做什么事过于注重教师的直接教学,转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关注度,很多时候会使得学生难以跟上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那么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将会持续降低,很难形成良好的数学探究思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新时期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努力贯彻全新的教学理念,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日常的高效课堂实践活动中,逐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全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展开深层次的数学学习。
比如在学习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分别给每个小组一个正方形图案,然后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相应的周长。一些学生会分别量出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接着将正方形各条边的长度相加起来,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一些学生则仅仅量出了一条边的长度,然后将这条边的长度乘以4,进而得出了周长。这两种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本身都是正确的,但是后者明显更加方便有效。在学生完成正方形周长的探究以后,教师可以展开总结,从而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印象。最后,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设计一些相类似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方法加以解决,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四、挖掘学生数学潜能,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对于现如今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而言,数学思维的培育属于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仅要将基础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当中,努力探索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逐步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比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小红生病住院了,班上学生自发组织了慰问活动,有15位同学叠了千纸鹤,而23位同学则写了手工贺卡,最后将这些礼物统一送给了小红,请问班上总共有多少学生送了礼物?一些学生列出了15+23的算式,还有一部分学生列出了23+15。紧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两个算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可以发现这两个算式当中的数字是相同的,和也是相同的,仅仅是数字的位置不同。因而,我们可以得出23+15=15+23。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这个格式写出几个相似的等式,有了刚刚的经验,学生迅速写出了几组相似等式,也对加法交换律形成了一定的印象。在这一基础上,有一些同学提出疑问:如果加法适用这一交换律,那么减法是否同样适用呢?教师不可以直接给出答案,转而可以鼓励学生对交换律,进行深层次探索,尝试将交换律应用到减法当中,看看是否能得出相应的答案。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迅速发现加法交换律并不适用于减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创设迎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情境,逐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挖掘数学知识教学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构建完善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尹建兰.试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情感读本,2017(08)
[2]谢小玲.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15(14)
[3]钟小蓉.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成功:中下,2017(12)
[4]张树.新课改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分享[J].新校园:阅读,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