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陈飞
[导读] 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虽然要理解东西不太难,但就是这些基
        陈飞
        成都市双流区黄水小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虽然要理解东西不太难,但就是这些基础的东西是以后学习路上的基石,在小学时期培养的很多习惯在后面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在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时,要求具有的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自学能力,老师需要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本文将会针对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字:自主学习能力;小学高年级;数学;培养
        前言:数学对很多人来讲都很难,所以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所有科目中相对较弱,因为这些难度,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动力,被动学习最后的效果一定会很差。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身心都基本成熟,正处于叛逆前的分水岭,此阶段对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十分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以及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校和老师现阶段需要做的主要工作。需要做的就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开创出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对数学有了兴趣,自然也会提高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
        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自身的好处
        本文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自己自主进行数学学习的能力。国内教育现在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主动愿意学习思考的时间太少。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不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在以后的学习中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很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很高的兴趣。总结一下,小学教育中,学校和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要着重的进行培养,帮助他们在未来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能够顺利一些。
        二、当前国内数学教学中的出现的漏洞
        通过对国内的小学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行调查后,就发现教育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学生们明显表现出的就是对数学的不敢兴趣,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差,不会进行自主的探究,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老师的催促下进行学习,整个课堂气氛低沉,学生们都普遍认为学习数学太多乏味,没有意思。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开始着手改变过去板正的教学方法,并开始进行创新改革,但是取得的结果却不是像计划的那样。
        很多专家对此进行了原因的分析,就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来看,主要还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于他们学习的方面没有进行正确的领导,很多老师认为小学的数学很简单,不会对他们以后产生什么影响,对于课堂都是草草了事,这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生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都会形成一些固定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可能会跟随他们的一生。由于老师的不重视,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学习就会变得无所谓,没有积极性,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得不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科成绩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大部分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学习的态度都很不端正,最后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提不上去的结局。所以要想做好小学教育,学校和老师一定要重视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而提出的建议
        3.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老师的影响会很大,所以作为老师需要在学生的思想上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出数学学科的自主学习观念。很多老师会被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不敢创新能,不愿意去引导学生改变思想和学习方法,还有很多老师认为小学对学生的影响微不足道,对自己要上的课极其敷衍,根本不注意结果。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老师自己做出的改变就是要打破过去传统的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以一种朋友的状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这样的上课状态对于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好处。


        例如:在学习《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一课时中,将学生合理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每组可以先将空圆锥体装满水,再倒入空圆柱体中,以此启发学生从倒水的次数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柱和圆锥体的体积关系,通过主动参与实验,学生可以得出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作为学生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家长是学生的榜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密切配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鼓励孩子进行自主思考,而不是在学生某一次考试没考好时对孩子进行批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中也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
        3.2引导学生增强阅读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技能
        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光可以在数学科目上下功夫,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同样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效果。在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进行阅读的效率,不能仅仅是读一遍就结束,还需要提高他们对所读内容的深度理解,通过对相关内容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需要寻找与教材相关的素材,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里面的内容。建立一个完整的素材阅读系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锻炼提升。
        3.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着重注意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出了这种重要的能力才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掌握到高效的学习方法。在课程开始时可以进行一些相关问题设定,引导学生更快地理解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方程等问题时可以通过情境的设定提出相应的问题。在问题求解中,老师不要一定让学生用哪一种方法,需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思考,从不同方面进行考虑,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做法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
        3.4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我国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了我国学生在实践锻炼方面长期缺失。但是现代小学数学的教育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在推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实验与学生需要学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任何一个重要的发现都离不开不断的实践过程,不断地开拓思维,思考各种不同的问题。我国在这个方面的缺失需要及时地去弥补,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仅仅靠着老师上的课程介绍的东西都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更多的课外的拓展来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四、总结
        总的来讲,国内目前的数学教育体系中学还存在着漏洞需要去弥补,不仅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上的问题,学生们自己对待数学的态度也不够认真。小学是们培养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老师和家长需要为孩子们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像过去那样在课堂上一直讲,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的方式需要进行彻底的改变。通过一定的改革,引导学生们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不断思考中提高相关专业素养。老师和家长作为学生们的指导者,要通过积极的探索实现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旦增 . 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 : 基教版 ,2013(21):45.
        [2] 王海燕 . 让半张讲台给学生——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
        [3]郭传金 . 小学数学“211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建构[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S1):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