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峰
滦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承德) 068250
摘要:数学学科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但是每一个高中生都存在思维不足,难以全面内化数学知识,所以需要通过丰富的师生、生生互动来发展自身的思维结构,由此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其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通过将学生平均分到各个学习共同体内,使其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合理分工,积极优化自身的学习成长。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实施途径;
引言
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手段,尤其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课堂被广泛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小组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相互探讨解决,每个人都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影响。
一、明确讨论目标,合理设定问题
思考的开始需要有问题的提出,而问题的设定至关重要,提问的题目过于简单则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难的问题也会磨灭学生的讨论热情,所以将重点放在设置问题上面,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组讨论的进行更需要注重实效性,而不是随随便便聊两句而已。小组讨论作为课堂学习的重点之一,一定要有价值、有意义,让学生可以因为这个问题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并让问题适当有一些难度,层级分明,结合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并对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预设,做好准备。
二、积极指导开展小组合作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对于有些问题,如果要进行深入研究,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研究学习,同时要给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要求,让其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意义,从而能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肩负自己的责任。教师要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学习中,在回答问题时轮流发言,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学习有关“等差数列”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公差的基本含义,这是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重要依据;对于等差数列的不同表示方法也要能够运用,学会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其中的首项、公差、项数等进行求解。在这个知识点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对其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进行教学,如①2,4,6,8;②20,25,30,35;③17.5,15.5,13.5,11.5,9.5等,让学生对这些数列进行观察,找出其规律,得到等差数列相关特点,然后在引导学生对其通项公式的探讨,如:数列{an}若an-an-1=d,其中n大于等于2,n属于N+,就可以得出该数列是以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再通过所列举的例子求解这些数列通项公式。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相应的学习任务,之后进行小组交流探讨,找到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重视问题设计,适时切入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数学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数学题目。在简单问题上,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决,这时候就不需要额外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而太难的问题,以现阶段学生掌握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来看,即使是小组合作也很难解决,还是需要教师的讲解,这样能避免学生在合作中陷入困境,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对问题难易程度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让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的同时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又可以找到思路。
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问题的设置更倾向于贴近高中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时要求教师要在学生分组合作的讨论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保证小组合作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合理选择小组学习内容
这个小组分配相关学习任务时,教师要仔细筛选,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问题,从而真正提高其学习效果。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选择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另外,也要挖掘他们对于新问题的探讨,让他们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能够彼此进步。比如,在学习与“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有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对柱、锥、台体等进行深入学习,对于这些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求解方法能够得到很好的掌握,学会灵活地利用各种公式求解问题,同时,对于这些空间集合体间存在的关系也要充分了解。在最开始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正棱柱、正三棱锥和正三棱台的侧面展开图进行投放演示,引发学生思考有关图形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如何求解其表面积?让小组之间进行深入的探讨,之后带领学生对这些空间图形的侧面展开结构进行研究,推导出求解其表面积的相关公式。对于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推导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对学生而言,这些问题本身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积极正确地对其进行引导,设置合理的问题探讨,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五、成员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模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基础上,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相互促进中共同进步。例如,在“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内容的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摸索思路。该部分内容不能靠学生的自学,如果放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最优解决方案,给其他同学的学习提供思路,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慢慢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六、重视小组内部分工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进行合理的小组任务分工。教师要制订一套学习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个人的价值,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奖罚的手段就是一个良好的监督控制手段,针对那些在小组合作中很好地完成了个人职责的学生应该予以积极奖励,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对于在小组合作中,表现消极的同学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矫正其行为,从而更好地提升整个小组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为整个小组的学习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学生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结束语
提升数学水平与能力,实现更好地成长。综上所述,现代化高中教育的推进,对于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改革,要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会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琳.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65.
[2]王华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81.
[3]马晓菁.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应用[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0:89-91.
[4]祁玲娟.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11):106+108.
[5]丁涵.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