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均
绍兴市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上虞区技工学校) 312300
摘要: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由于目前社会对于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因此,中职学校在教学中要采用一体化教学,更好地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文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1、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部分问题分析
1.1课程建设与职业技能不符合
就当前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来看,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操作的实现却并不容易,经常因为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原本的教学预期,在课程建设与职业技能上存在着相应的脱节情况。就当前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内容的传授和讲解,对专业技能的重点培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对中职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本预期是十分不符的。同时,当前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还相对于实际情况来说比较落后,许多新的知识和内容还没有被纳入职业教学内容中,应该加紧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从而培养与时代同步的职业应用型人才。
1.2实践操作质量不高
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汽修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对汽修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汽修专业的学员人数每年都在增长,但是中高职院校汽修专业的教学设施数量与质量却没有随着专业和时代发展相应增长。在汽车维修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多人一组的教学情况常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时间,甚至一些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实践中。教学设施除数量不足外,一些教学设备也较为落后,学生的实践操作难以取得有效的锻炼。
1.3中职学校的师资建设有所不足
就当前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情况看,教学资源比较落后,而师资建设方面的能力也比较低,有的教师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甚至要进行多门课程的教学,这使原本不高的教学质量再次受到了压榨。教师数量和教师质量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影响学生的汽修学习效果。
1.4实训设备条件有待改善
目前,并非所有中职学校都有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的实训场所和设备,新能源汽车专业开设较少,专业的实操学习内容偏向于传统汽车方向。部分学校资金较为紧缺,教学实训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学生无法及时掌握汽车新技术。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先进的实训设备作为支撑,把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高效、快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实训设备的不完善,导致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1.5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考试评价制度并不完善,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理实分离,联系不紧密,教学评价偏向对汽车构件的名称和功能的认识,忽视对应部件的接触;第二,考试形式较为单一,考核只局限于学生理论成绩,忽视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第三,评价方式不合理,考核忽视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测评;第四,评价主体单一,学生成绩以教师评定为主,忽视了学生个人自评、组间互评、汽修行业相关专家的鉴定评价。
2、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改革措施
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加强新教师入职教育。为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要求,中职汽修专业招聘教师要结合专业要求,建设教师招聘题库,组织报考教师进行笔试、结构化面试以及实际操作。
另外,根据中职汽修专业新教师缺乏企业实践实操经历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探索建立新入职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实习实践和为期2年的企业实践制度,并制定相关考核制度,鉴定新教师是否完成入职教育。其次,打造教师实践平台,建立校企交流机制。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到维修企业进行实践以积累专业经验;定期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工程师到校培训交流,培训内容可以是现今提倡的节能、环保、减排的新能源汽车新技术等。校企交流机制的建立,能帮助教师精准地按照行业要求重点培养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也促进校企彼此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及企业先进技术等多方面的交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再次,鼓励建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建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新时代加强落实“双师型”教师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要鼓励支持中职汽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创建,实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境外学习培训计划,选派团队骨干教师赴德国等国家学习职业教育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考核评价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教学创新能力。最后,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调整职称结构。学校要激励教师继续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改善知识结构,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2利用实践操作,优化课程设置
多数中职院校在汽车维修专业知识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时,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指导,使得学生汽车维修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为此,教师在汽车维修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自行完成操作,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汽车维修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汽修专业的教学要贴合行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创业打好基础,让学生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例如,在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与维修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带领学生去实验室亲眼观察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室中汽车的发动机给学生进行实际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零件构造,了解发动机容易发生故障的主要零件以及正确的维修方法。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带领学生进行汽车维修实训,通过引导示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进行正确操作,能够自行维修发生故障的发动机。教师通过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3努力完善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教师在各阶段考核过程中,应以课程方案为依据,参考省技能鉴定中心对汽车职业技能证的考核要求,采用“理实并重、考教分离”的教学考核方式。分理论成绩40%+实操成绩40%+平时考勤表现20%三部分来整体考核。由任课教师设计A、B、C多卷并交由教务处审批后随机抽取进行考试,实操题目可以结合省技能题库抽取进行考核。丰富评价考核形式。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可以采用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教师点评和企业第三方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工作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为教师进一步修正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汽修专业的教学条件及教学环境尚不令人满意,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有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采用参观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的建议,并阐述了其实际的应用步骤。而在现实中,教学应用路径还有多种,汽修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汽修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必祥.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2]赵光.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0):205.
[3]师嘉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运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9(07):251-252.
[4]赵瑞林. 技工院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开发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9.
[5]刘伟.关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构建的探讨[J].商讯,2018(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