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分级制教学管理模式 培养学生在故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楼玉桃
[导读] 本文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楼玉桃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薛家小学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当前,小学英语教师配置严重不足,英语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人数多,教学管理十分困难。分级制教学管理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这种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  合作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故事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的PEP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安排一个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小故事。根据小朋友特别喜欢听故事、表演故事这一情况,小组合作为他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分级制管理模式就是将学生分组,并对学生进行逐级管理的方式。它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以团体学习成绩和表现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管理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分级管理教学模式中可以提高同学之间的交往、学习频率,互相学习,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对于担任多个班级教学活动的英语老师尤为合适,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使分级制教学管理模式更有效呢?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共同交流和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有效缓解两级分化的现象。我在班级中把学生3-5人为一小组,3-4小组为一大组,分设小组长和大组长,再选出一名班长。教师再为这些小干部分配具体职责,班长辅助老师管理大组长,大组长管理各小组长,小组长管理各组成员,形成逐级管理的分级制管理模式。
二、明确合作学习中的分工职责
         在小组合作中要明确组员之间的分工和职责。以四人小组为例,可以设置小组长、小老师、记录人、监督员,这些角色分工可以定期进行轮换。有时根据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要求各小组内积极发挥团队精神,荣辱与共。
        以教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A Let’s spell为例,教师出现四个单词:clean clock class clever,你发现什么呢,小组讨论。说完,教师出示要求和评价方法:1.小组合作,人人参与。2.组长组织,监督员监督。3.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巡视和指导,确保活动有效有序地开展。
三、故事教学中充分发挥分级制教学管理模式在课堂内外的作用
(一)课前适当引导,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故事习惯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了让成员在组内交流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课文工作,布置适当的作业,包括查阅词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等。比如我在上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Reycle1故事时,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方国家Halloween节日的一些背景知识,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上课时互相讨论、补充,再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成员。有了课前的准备,学生在交流中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会了独立思考,更愿意参与课中的合作交流。


(二)课中合理搭配,落实合作学习目标
1.教师充分发挥“协调者”的角色
        我们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A部分let’s talk时,教师自编了有关主人公pig和他的三位好朋友:cat, dog, rabbit一起吃晚餐的故事,学生先根据情境填写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再小组操练故事,很多学生由于不敢模仿pig和dog的叫声,他们不愿意担当这两个角色。这时教师要求每一小组的组长担任dog的角色,组长再选择组内一位胆子大的学生担任pig的角色,这样一来组长带头做好表率,其他成员会大胆地参与到小组操练中。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恰当协调,让组内的合作能有序地开展,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2.学生努力充当“实践者”的角色
        教会学生如何在合作中学会模仿故事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和模仿阶段,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强。学生理解所学语言并能准确朗读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录音模仿声音,这个环节的小组合作必须与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相结合。为了让活动顺利进行,我会把合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投影出来,小组长根据合作要求分配任务,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小组长在组内先做一个示范,接着小组成员间逐一尝试任务。
        如一人模仿一个句子,就像句子接龙一样,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首先在组内选出模仿最好的学生,再到班级内进行表演。请一小组上台表演时,教师会用电脑录音机进行录音,表演结束后播放录音,让其他同学担任评委并给他们提出意见,再进行排练、模仿,这样一来培养了各组之间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困生来说,模仿录音不会觉得很吃力,从而保持了学习兴趣,保障了学生的语音语调质量。
(三)课后加强巩固,优化合作小组
        加强学生的课后合作学习,培优补差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课后延伸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讨论,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得到了锻炼,让暂时落后的学生得到了帮助。比如在故事表演时,我要求组内学生都要参与表演,缺一个成员的不给予奖励,在表演结束后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表扬,特别表扬进步大的学生。这样一来,小组长会主动在课后给学困生进行辅导,慢慢地,学困生也会非常愿意参与小组合作。只有组内成员间的积极交流,才会互相合作学习,从而在分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深刻的理解,使学习更富有成效。
四、优化小组合作评价
        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质量。
        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可以获得奖励加分,组长组织有序,小组代表发言变现突出,可以多加一份,这都需要大组长以及全班同学的认可,最后由班长做好记录。教师每一个月进行阶段性评比,评选出“最佳小组”、“首席发言人”、“金牌组长”“十佳助手”等。
        教师的评价从小组整体入手,关注个体在组内的表现,特别关注性格内向、不善言表的学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参与程度进行评价,还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评价极大地鼓舞全体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内出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局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分级制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提供平台,为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保驾护航,解决教师大班多班教学管理的难题,有效避免两级分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探索,让分级制教学管理模式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