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 万慧平
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湖北省大冶市435100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指,针对当前心理学中得到完善发展的测量方法和手段,要进行研究人类的思想。积极心理学是近几年新兴起的心理学研究内容,研究的主要角度是从人类本身具有的积极心理入手。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同样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针对一个人的思想美德,从心理层面角度进行塑造,从而对高中德育工作质量进行优化。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新模式
引言
在当前高中阶段教学中,不断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并逐渐展开深入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式探究工作。在德育工作中,主要是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紧密联系着心理学关系。在心理学研究中,积极心理学是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在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得到逐步应用。积极心理学这门学科,可以对人性中的优秀品德进行探究,通过研究这些层面,可以有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优秀品德进行培养。在高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1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德育工作之间的共性特征
1.1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对高中生的人生积极乐观态度进行培养时,在应用目标的确定方面,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之间存在着共性特征,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塑造的重要阶段,随着近些年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再加上学生面对的学习压力较大,在高中校园中,许多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借助于高中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在面对人生时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而在积极心理学中同样对积极心理暗示、乐观引导、道德理性的培养和完善予以强调,两者是有着同一目标的。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和积极心理学方面,两者核心内容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对健康的心理状态予以发现并塑造,将科学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学生,从而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生活。如果可以对积极心理学加以运用,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乐观心理和积极三观进行良好塑造,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也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2增强个人自由意识与责任心
在学生不断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面对各种选择,人们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在积极心理学中,认为人在面对选择时,会结合自身发展进行恰当选择并予以坚持,同时,自我决定性人格塑造的基础就是责任感和自律性的保持。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内容包括了对学生意志力和自身责任感的选择态度,以此帮助学生在责任观念和自由观念方面得到正确的建立。如果能够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积极心理学中强调的自由产生责任观点,在德育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取向作用,将有效促进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2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德育教育新模式
2.1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暗示,以优化教育效果
在传统高中阶段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方式死板,大部分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想要对知识灌输有效予以强化,关键在于实现知识传递的智育化,在的智育化知识传递中,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对积极暗示教育加以应用,将情感化说服功能充分发挥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促进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借助积极心理对高中生进行引导,可以促进其身心愉悦地参与到思想教育中,在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减少抵抗心理,从而对学生的全方面综合发展予以有效促进。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应用积极心理暗示,将积极心理学暗示与德育目标的共性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意识进行引导和激发。
举例来讲,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借助于积极心理取向实现对学生对于幸福感知度的塑造和提升,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引领学生对心情进行正确转换,在内心中产生力量。同时,高中阶段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予以重视,让学生学会“内省法”并积极寻找失败的原由,并与自己的内心深处进行冷静的对话,敢于正视自身不足,并对积极向上的人格进行塑造,从而实现正确心理分析模式的建立,并逐渐掌握,在自身先天本性基础上,依据心中的美好未来向往对自身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予以转化,从而对自身积极人格、乐观内心予以塑造,从而突破全新的自我素质和水平,以此达成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并对德育教育效果进行优化。
2.2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积极道德人格
在当前高中教学中,虽然德育教育有序开展,是但还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德育工作的影响因素。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关键的成长过渡时期,在青春期三观的形成、身心发育、道德观念的形成等方面都不成熟。学生并没有完全形成社会基本道德观念意识,而社会中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又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时刻产生着影响。高中学生在面临各种诱惑时,心里会产生迷茫和困扰的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在高中德育教育中,需要对理论教育知识予以不断强化,从而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予以有效提升,将积极理念传递给学生,将道德目标同时作为德育教育的出发点,这与现阶段教育教学规律是相符的;其次,德育工作者在对不端正价值观进行批判时,需要在事实、比较、反而论证、正面等基础之上,将与积极对立的道德价值观进行批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矫正学生得到认知失调的情况,提高道德工作的实效性;最后,塑造积极校园氛围和通过积极体验等活动的方式是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的理念的主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和培养学习主动性,将有效消解学生对于负面情况的过分担忧。
结语
在高中阶段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工作十分重要,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中重要的过渡时期,对于学生而言,面对未来未知的生活是非常迷茫且困惑的,并且,面对身边无处不在的诱惑时往往难以控制自身的情绪。因此,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善于利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林瑛.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路径[J].语文课内外,2020,(23):266.
[2]努日艾力·麦麦提尼亚孜.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径探索[J].读与写,2020,17(20):253.
[3]施德建.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8):187.
[4]史亭亭.浅谈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南北桥,2020,(1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