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旗
山东省肥城市查庄矿学校 山东省肥城市 271612
摘 要: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让学生拥有的一个强健的体魄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进而锻炼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一个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习惯,所以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体育;锻炼习惯;心理健康
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给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方面,因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对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学生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对其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1 构建良好体育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分析
1.1 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人们整体的身体素质却处于下降的趋势。根据这种情况,学校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喜欢不仅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的进行,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学生在小学时期正处于骨骼生长的关键时期,故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均能得到健康的成长。
1.2 良好的体育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成长。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安排一些通过共同协作完成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协作的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会给学生安排一些需要竞争的体育项目,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的时候可以充分锻炼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与人协作沟通的能力及舒缓心理压力的能力等等。这些都属于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二者教学效果的提升。
1.3 良好的体育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
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不仅学生全面发展的,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具备良好体育喜欢的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和朋友就体育项目互相交流、相互竞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成功和失败的感受。除此之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学会解决各种难题的方法并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在锻炼的过程中会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后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故此,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在体育课堂上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2.1 小学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及生命人格品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学习并熟练掌握一些体育技能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之间的友谊得到有效的增厚,所以教师要在体育课程中多增添一些集体协作的教学内容。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大多是集体活动,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集体荣辱观,进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意识到提高自身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例如,体育课程中列队是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考验,整个队伍的整齐度可能会被个人不协调的行为所影响,教师可以借此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并让学生意识到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拔河这项体育活动需要学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得以实施,而且如果学生在拔河的过程中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容易造成人员受伤的情况出现,教师为减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伤的情况出现需要在活动开始前给学生仔细讲解利弊,让学生意识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2.2 要培养学生 “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借助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的寻找解决办法,勇于挑战自己。有些体育活动项目的难度比较大,对技巧的要求也较高,虽然如此,但是教师在带领学生做这些运动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己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能力,在此之前,带领学生调整自己的状态,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去完成项目可以有效加强他们在体育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在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中,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之间加强配合和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相应的挑战。除此之外,教师在带领学生做一些需要团结合作的体育项目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处理与团队之间的关系,让整个团队的力量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进而可以让团队的凝聚力得到有效的增强。
3 设置丰富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为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技巧的掌握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对体育锻炼树立起信心,如此以来学生会在课下主动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达成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之所以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模式,不仅是因为小学生活泼活动的特点,而且是因为有很多体育锻炼的技巧学生需要反复锻炼才能彻底掌握,单独锻炼的过程既枯燥,又容易让人感受到疲劳,而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将体育锻炼技巧的学习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参与度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体育锻炼的技巧。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明白锻炼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为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仅仅通过在体育课堂上的锻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强健的身体素质在其学习及生活方面的积极影响。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保持优质的学习状态。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之后可以将这类良好的习惯延伸至自己的生活当中并从这个过程里收获更多的快乐。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情景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积极性。第一,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分组比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或者组织学生开展篮球赛,在开展篮球赛之前带领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当学生知道现在的练习是为了后续的比赛做准备的时候会更加用心跟着教师做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一些篮球比赛的规则,让学生自己做篮球赛的裁判,以此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篮球比赛规则的理解能力和判断力,以及学生的组织能力。第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一些活动,让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当学生之间流行看关于足球类的动画片的时候(如,足球小将),教师可以就动画片中涉及的足球知识向学生讲解并带领学生做一些足球运动,或者仿照动画片中主人公训练的方式来给学生制定改良后的足球训练内容,以此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足球学习的兴趣。总之,小学体育教师为在体育课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加鼓励,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加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此创造相应的情景教学内容,让培养学生生理及心理素质的教学内容作为核心教学内容。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小学时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其今后的综合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立岩.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考试(教研版),2016(5):13-14.
[2]董辉.浅议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锻炼习惯的有效养成[J].中华少年, 2017(0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