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琳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英语听力是英语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既包括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能力,也来自于环境的影响和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应分析学生英语听力中的影响因素,探索英语教学模式,将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和新技术相融合,从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英语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英语听力;影响因素;教学模式
1.引言
听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在语言交际中,听力理解是一个涉及记忆、思维等诸多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听力既是输入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又是深人学习语言,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而且听力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其他三项语言能力的提高。听的基础性和它日常交际的强实用性,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把听力训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各种测试中,听力往往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失分最多的部分。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听力中的影响因素,改变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是一个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影响英语听力教学的因素
(一)环境的影响
英语听力过程中环境对听者的影响。不同的音源设备和说话者,不同的听力时间和场合,对听力效果都有很大影响。比如低劣的音源设备、陌生的谈话对象、英语口语交流的对方、严肃紧张的气氨和喧闹吵杂的情况,必然影响到听者对所听内容的感知和认知,使听力效果下降。
(二)教学方法对听力的影响
现行英语听力教学法的发展还不完备,许多老师还奉行着“讲单词,放录音,对答案”的老一套教学模式,音频、单词表、和标准答案的使用构成听力课堂的全部,学生自主性、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学习兴趣难以刺激,听力训练的继续与听力能力的提高难成正比,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即使学生适应了这种“课堂化”的“死"听法,也难以适应鲜活多变的英语听力实践。
(三)文化差异的影响
文化差异包括英语内部的文化差异及中英文化的差异,他们不同程度都对英语听力产生影响。我们学习英语,经常接触到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在词汇、读音等方面的不同,有些差别还相当大,不熟悉英美语言语音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英语历史其本身也有丰富的语言内涵,不论是英国英语还是美国英语,基于其产生和演进中形成的巨大差异性,造成了不同发音风格的口语和音义变异的词句经常出现。
(四)学生本身的影响因素
部分学生听力基础薄弱,由于听懂的内容很少, 多感到不知所措便会产生紧张、急噪的情绪,这无疑成为听力学习者的一个阶段性影响因素。此外,个人反应、理解能力和自信力也会对听力产生影响。反应力、理解力缓慢可以依赖后天的勤奋得到改变,对于英语基础薄弱者、听力模式单一和定型化的学生,面对学习中经常的困难若激发不起兴趣,培养不起学习信心,必使其阶段性的影响因素转变成永久性的影响因素。个人语言技能与心理素质也会对听力学习产生影响。语言技能指听力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即运用预测﹑判断、推理、联想、综合归纳等技巧理解英语听力的能力。语言技巧薄弱,缺乏对所听材料的预测﹑猜想意识,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他学习方法策略,同样成为制约英语听力的一大障碍。
听力过程中,收听者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往往一些读、写、说能力较强的学生,一到听力课就不知所措,一与人英语交流就不知所云。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心理素质问题。
3.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变化
(一)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围绕学生的需求和专业特色,采用网络和跨时空的教学平台,教师是主体,线上线下指导,学生课前课后可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节奏随时随地随心的学习、探究、组织、和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内化所学知识。线上线下教学形成了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构建了新型的教与学关系,对学习者来言,变成一种多元化的体验模式,让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习得优秀的教育资源,并且也创新了互动教学和协作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在此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灵活利用手机、ipad等网络终端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和可视的、可听的学习内容,对课前的自学部分设定明确的目标,与教学主题相关,与教学需求相符;在课程的设计上更加开放化、多维化,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学习;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交互活动的参与者就变成了生生、师生及与网络资源和机器之间的多层次、多方向的交流;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则可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和手机APP讨论区模块,了解学习者学习需求、学习动态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地开展有针对性地讨论和答疑,并对各项练习提供动态性的反馈,使学生迅速调整学习策略。
(二)夯实英语听力基础
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是英语学习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不会单词的英语学习可以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效果。同时,老师应该选择好的教材,市面上有许多英语单词教材,但是这些不一定都适合学生,应该根据教学经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这样的单词教学将更有成效。如果有条件,学校老师应该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自己尝试的编写一些教材供学生使用,这样的对应教材也许更加适合本校的教学。此外,通过听说读写译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手段。这五种方式的关系基本可以用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来概括。一般来说,先听一些比较好的听力素材,然后去大声的朗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去大胆地说出来,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尽量让听话者听懂,最后把自己掌握到的再写出来,长期不懈地坚持这样一个循环,对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是非常有效的,对于英语而言也是如此。
(三)扩大英语文化知识的认知面
学生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与听力知识欠缺,常常会误解甚至听不懂所听内容,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信息量较大的学生,尽管听时也会碰到一些生词、难词,但对整篇材料信息心中有数,就能依已知信息通过上下文作出准确的推断,从而理解正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多看多记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猎取其他专业信息,掌握一些政治、经济、宗教及文史哲、数理化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积累一些日常生活、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常识,为提高听力作充分的准备。教师也应该注意加强对听力背景知识的介绍,弥补学生学时的不足,以此消除他们的听力障碍,提高听力水平。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生活方式、风俗礼仪等有很多不同,不了解和熟悉这些文化背景和差异,就会影响到听力理解。因此学习者要主动了解不同民族、国家所独有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也应该有意识进行一些英语国家文化导人,将社会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结合起来,寓语言教学于文化之中,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点与差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英语教育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9).
[2]蔡丽娇.从建构主义角度看开放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朱涌河.“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范式认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6).
陈玲琳(1983-)女,西安工业大学,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陕西,西安,西安工业大学,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