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微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田建军
[导读] 在小学的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共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田建军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丰泽园小学454000
        【摘要】在小学的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共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学校实施创新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科学素养要求下,如何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是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问题。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活动,通过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改革策略和积极的创新性的研究,弥补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切合实际的教学对策。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的发展,本文对比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科学素养;小学体育;教学
        体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美育、智育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一直忽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造成学生的综合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1]。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就对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的进行创新,通过提高教学理念以及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活动,全面的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科学素养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了适应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而提出的。为了培养综合性的人才,因此要从小学教育抓起,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科学素养的要求,积极主动的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创新。因此要理解和掌握小学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学素养的要求。
        在科学素养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锻炼时间,同时保证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能力,即避免出现运动过量的问题,也要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某些体育项目,而受益终身。
        在实际的课堂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积极组织具有可操作性的以及趣味性的体育锻炼项目。将学生根据实际的情况,编制成不同的小组,定期的进行相关的体育比赛和对抗,达到即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又增强竞争意识。
        在科学素养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体育课堂内外的时间,合理有序的进行体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进行长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这些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广大小学生的耐力和力量等各项的身体素质,避免出现体质差的情况。
        在科学素养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还要将体育与健康的一些基本的观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实施,将学生的体育爱好与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的调动学生对学习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综合素养。小学体育教师还要进行积极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的新方式 ,利用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充实体育活动,满足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


二、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通过相关的调查得知,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其他主要科教师的不同,普遍存在专业素养相对偏低的情况,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学校相关的教育部门的对体育课和体育教育都够不重视,在教师招聘过程中不够严格,甚至出现了在某些相对偏远的小学还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同时还了解到,小学体育教师基本上没有做到会根据特定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的不同和体能基础的差异等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更不要说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了,没有选择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其结果就是不但影响了小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提高,同时清空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浪费了有限的公共资源。
(二)小学生缺少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当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家长以升学为最终目标,忽视了对孩子的体育兴趣的培养,直接的造成了小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没有积极性。
三、小学体育在科学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一)准确定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目标
        实现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间联系是相当的紧密,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奠定为各项能力的提升基础[2]。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如想更好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就要明确教学和改革目标。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的发育,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加强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合理构建小学体育课程
        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要根据科学素养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辨别体育教学是重点及非重点,同时还要紧密的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为核心,精选教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诱导学生探索体育运动的本质。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指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育锻炼,而且还要鼓励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观念。在科学素养下,小学体育课程的构建的主轴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校内外,都要积极主动提供科学和健康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
(三)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
        在新时期科学素养要求下,体育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深入探索体育知识。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和相应教学内容,设置多种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四)注重个性化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同小学生在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上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学习和运用体育知识和技巧上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满足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充分了解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手法。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育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思维和方法,采取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做到以“体”为基础,促进小学生德育、美育以及智育的互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丽丽. 科学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 名师在线, 2019, 86(13):53-54.
[2]宋云周. 科学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 信息周刊, 2019(13):0229-0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