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晓娟
哈尔滨市第七十二中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合作共赢”一词如今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适用,教学方面自然也是不甘落后。现今,小组合作,优生带差生的一对一帮扶等合作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也是常用的教学模式,它给初中音乐课堂注入新的血液,创造新的机会,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本身具有的团体特征,互助特性,给学习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不同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多彩的感情的沟通,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汇聚在一起。除此之外,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给一些学生提供了突破自我的机会,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的机会,这是初中音乐课堂最期待看到的结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互助进步
经过科学合理规划的合作学习模式能给初中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不容否认的。目前,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被许多音乐教师采用,但有一些合作教学并没有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我看来,产生这种落差的原因是因为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的运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音乐课堂中,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不同。音乐天赋优越的学生,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强,能很快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且应用于音乐实践中,而对音乐基础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可能是一个难关。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在分组学习中,对音乐接受能力相似的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无法获得合作学习最大的效果。除此之外,有些音乐课堂的分组合作只停留于表面,小组内部不能真正的协同工作。在小组合作中,一种很难解决的现象是不擅长音乐的学生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消极对待音乐学习,拒绝合作学习,甚至放弃音乐学习。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音乐教学需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不拘于学习表面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有些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或由于学业压力,特别是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或由于不同学校的观点和看法,认为音乐课不重要,音乐课不受重视。这种普遍的现象也使音乐课堂有时成为简单的使学生放松娱乐的场所,失去了真正了解音乐的机会。课堂中,音乐教师利用电子设备播放歌曲,让学生欣赏,或是自己演唱歌曲,学生跟唱模仿。但是,音乐不仅仅局限于歌曲,也不仅仅只是听或唱的内容。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明白音乐背后真正的内涵,懂得感受音乐,明白音乐中包含的丰富情感与深刻意义,真正的热爱音乐,对其学习和探索。
我在第一次音乐课时,首先,以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对音乐背后真正的内涵的好奇心,例如:“同学们,你们对音乐感兴趣吗?”“音乐是什么呢?”“同学们,你们会在什么情境下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呢?”“音乐是否会与你产生情感共鸣呢?”我相信,教师的这些问题对绝大数学生都能引起思考的话题,当然,也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以及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接下来,教师可以重点而详细地向学生就讲授音乐的意义,让初中生对音乐的认识不仅仅停留于歌曲,乐理知识,乐器使用等等,更是对音乐所要传达的思想以及包含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探讨,不断深入探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科学分组,团结合作,真正发挥分组的意义
大多数课堂上采取的分组合作的方式,当然包括初中音乐课堂使用的都是传统的分组方法,基于方便和课堂秩序的维护,按照位置,或排或列为标准划分小组。
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并不一定是最佳方式,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音乐天赋、音乐基础、合作理念和个人关系等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很可能导致合作仅仅停留于形式,并没有达成最终的目标,起到分组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尽管这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相信教师的付出在之后的教学方面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切努力都将会值得的。同时,针对小组内部团结合作不积极、不主动,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课堂评价方式提升集体荣誉感,从而实现课程目标。
在教授音乐的初期可以选择体现团结合作,伟大友谊理念的歌曲,让歌曲在潜移默化中感染者学生,使其乐于交流,互帮互助,这也是音乐的魅力的体现。
例如,在音乐课堂合作的初期,教师可以选择《让世界充满爱》或《众人划桨开大船》这样的歌曲,一方面,这样的通俗歌曲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而且,学生很可能之前也了解这些歌曲,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也会更加顺利。另一方面,这些歌曲励志向上,鼓励团结一致,传递相互帮助的温情,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之间小组合作的深入发展,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的价值和乐趣。当然,对于科学分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分组前设立问卷,问卷中包含学生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描述,对自己音乐天赋的评价,团结合作的意愿,想要合作的学生类型,和不想合作的学生类型等等内容,教师根据问卷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匹配,根据课堂目标不同,一个小组可以4-5人,也可以8-10人,小组内部也可以采用一对一配对,不同配对人员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同时鼓励不同小组之间相互合作。
三、营造轻松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音乐课堂上表现得很明显。所有学生大致可以分成为四类:擅长音乐并积极学习的,擅长音乐但对音乐课堂不感兴趣或自我认识错误或害羞导致消极应对音乐课堂的,不擅长音乐但大胆表现自己的和不擅长音乐而自卑消极的。面对其中出现了问题的两种学生,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起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以及学习音乐、自我表现的信心,使其乐于和其他同学合作学习。音乐课堂不同于其他科学性强的课程,在学习音乐知识,在音乐中找到自我,放松自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并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应该学会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敢于表现自己,一定要摆脱自卑的桎梏。而教师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突破自我提供良好的条件,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例如,教师在教授《歌唱美丽的家乡》时,可以先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家乡趣事,将自己的美丽家乡介绍给其他同学,可以分享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家乡,为学习歌曲做情感铺垫,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音乐学习仿佛变成了日常生活中分享快乐与家乡趣事的活动,学生不再会因为音乐基础薄弱而胆怯不敢参与,从学生最熟悉的成长环境、成长见闻来切入课堂,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会突破自我束缚,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那些消极自卑的学生,也会自然而然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去,乐于和大家合作,一起唱起《歌唱美丽的家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旦突破了自己对自己的束缚,胆怯自卑的学生也会渐渐解放自己。这时候,教师的鼓励与教导,同学们的帮助与热情是最好的催化剂,推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四、以兴趣为导师成立音乐交流会
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需要课堂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精彩授课,也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导师,成立音乐交流会,便于与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音乐的交流,甚至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之间进行音乐交流,共同进步、提升音乐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平时学习中有明显音乐优式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自己的有限精力内,成立音乐社团。音乐社团的活动主要在周末举行,既不耽误学生的学习,也能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组建团队,交流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收获绝对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更有其他各方面能力的成长,这也是教师非常乐意看到的一面。
结语:初中音乐课堂要科学地运用好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科学有效的的分组方法,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不局限于音乐的表面,采用课堂上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初中音乐课堂进行科学的改革和创新。我坚信,科学的合作模式将会给初中音乐课堂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