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张艳
[导读] 随着高中英语知识体系的日益丰富,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中生的
        张艳
        辽宁省锦州市   锦州中学   121000
        摘要:随着高中英语知识体系的日益丰富,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中生的学习水平逐渐提升,是践行学校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掌握英语知识是学生的一项重点学习内容,而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于英语写作当中,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策略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改革和深化,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范围逐渐拓宽,而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却不是很完善。高中生的思想意识逐渐成熟,在完成高等院校的学习后也即将走向社会,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挥高中英语课堂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将我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加以理解,通过字词的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长河之中,处处可以发现文化的作用,而通过文化的传播融合也让世界的变革极具多元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也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教师也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让学生感悟我国古人的智慧,丰富英语知识的学习视野,将中国文化的魅力传递到世界各国。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育的作用是教书育人,是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日益成熟,也是塑造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英语知识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也是需要进行有效地传承,因此在学习西方文化内容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我国历史文化的渗透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高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现状
        1.英语教材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比例小
        纵观当前各个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可以清晰发现:教材多以外国节日、生活习俗为主,反观中国本土文化的介绍却非常少,导致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层。而且体现在教学课堂上,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薄弱,难以将英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2.教师的传统文化渗透意识低下
        灌输式是教师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上单纯的为学生介绍英语知识,即便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介绍,也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挖掘其发展历程和内涵,导致学生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上述种种情况分析来看,虽然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教师传统文化渗透意识低下是导致高中生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主要因素。
        3.高中生“文化失语”的表现及具体原因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高考,并非作为交流的工具。此外当今高中生本身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就很少,更不知道如何用英文去表达。比如在世界各国建立的孔子学院,学生都不知道英文名字,更不要说为外国朋友介绍孔子的理念了。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1)英语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就很少;(2)在升学压力面前,教师仅仅教给学生学习和取得分数的方法,很少涉及文化内容,进而严重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而且纵观当今各个版本的英文教材,基本都是西方文化的介绍,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1.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阅读是高中英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死板,首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之后分段对语法进行讲解,之后再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总结。纵观整节英语课堂来。这种方式比较死板,而且将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了语法和单词的教学中,并未深刻体现文化教学的价值,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文章,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当今的人教版英语教材都是编著者精挑细选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有效地渗透,并以此为载体渗透中华文化。例如在讲解《Healthy eating》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让学生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又如在讲解“Friendship”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则可以渗透“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谊故事,以让学生对中国朋友之间的情意进行深入地了解,这无论是对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充分利用写作
        在整体的英语知识框架下,写作模块占据着学生学习重要的内容,这也是学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成绩提升的部分。教师通过对传统文化词汇内容的融入,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英语表达中的一些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比如涉及一些传统文化的翻译时,要注意具体地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灵活的组织英文单词,提高文章的整体表现力。
        例如在写作中,如果能融入一些耳熟能详的谚语,往往会让读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这种积累则是在日常学习中的整理得来的,比如经常会有作文题目涉及表达某一类人是公正无私的,那么英语口语表达为“be impartial to...”,这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应用到英语写作表达中其实没有多么复杂的句式,很方便同学们进行掌握。
        3.强化学生英语词汇积累
        教师要深入中学生,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拓宽学生词汇量,并和学生一起制定词汇练习计划表,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比如在讲解西方圣诞节、万圣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拓展到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并以小组形式探究中西方节日的异同点;再如英语教材涉及到的西方美食,教师可以延伸到中国的食物,为其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并鼓舞学生用英语方式进行表达……在如上的形式中学生真切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4.中西结合,寻求最佳契合点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去,不仅要熟知西方的文化知识和习俗,还要将其和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别。在英语课堂上,在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要从价值观、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入手。比如价值观,西方国家爱讲究个人自由、个人奋斗、讲究社会平等,而中国则倡导文明、民主、自由、公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英文去表达自己对西方的看法,并探讨“满18岁周岁之后,孩子搬出去住”这一话题,以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在文化背景方面,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中要注意语义和词汇方面的表达,在立足母语这一基本语的基础上,再去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否则无法有效地分析两者之间的不同。
        综上所述,英语作为一种方便交流的语言,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会起到加强沟通的作用。高中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爱国情怀的培养,通过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逐步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对传统文化合理的应用,巩固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郭晨霞.寓传统文化教育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尝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129-131.
        [2]高芸.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同伴反馈初探——基于药学合作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11-13,17.
        
作者简介:姓名:张艳 出生年月:1973年4月 性别: 女  籍贯:辽宁省锦州市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教育硕士  职称:中教高级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邮编:121000 单位:锦州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