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伊普加玛尔·麦图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第一中学 848000
摘要:思维导图通过图表和文字的结合,展示学生在教科书中看似抽象、杂乱的概念,将概念归纳为层次、分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和记忆力,从而实现学习理想。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一眼就能看出困难的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本文基于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分析
引言
思维导图(TheMindMap),即心智导图,是教师辅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的有效图形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它展示出了简单、便捷、实用和高效等特点。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的特征,可以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用直观且色彩丰富的图形进行替代,辅助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记忆;另外,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了人类左脑和右脑的不同功能,根据阅读、思维和记忆这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学生提升思维活跃程度,实现对学生大脑的有效开发。
一、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近年来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好的效果。相信结合高中生物学教育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要利用老师画的思维导图来学习,而且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画思维导图的能力和习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和记忆方法,所以把学生用知识点画的思维导图结合起来,会比老师画的更适合自己。(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学)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稳定及环境”时,第二章是关于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教师在上课前以生命活动调节为中心关键词,根据神经系统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免疫调节,用关键词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教具体的课程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思维指导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删除或补充。相信一开始经验不足,可能不能正确掌握思维导图绘制技术,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画出科学的思维导图,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二、教师自行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总结知识要点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通常有两种方法。首先是教师自己设计思维导图。也就是说,老师事先制作了完整的思维导图,直接给学生看。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占用上课时间,不需要慢慢丰富思维导图,也不需要学生花时间构建逻辑。大家直接拿来老师制作的思维导图就可以了。这些用法对梳理比较固定的知识点有很好的作用,适合知识点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直观类型,适合学习新课时应用。例如,在谈论细胞基本结构的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刚刚学到了这方面的知识,可能无法对细胞膜、细胞质等各方面的概念和结构有明确准确的认识。老师可以提前制作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明确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质的组成,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这种知识点被引导成非常明确简洁的逻辑线索,使学生在视觉上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相对完整的认识。
这种思维导图一般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和组织提炼点,不需要太复杂的逻辑线索和思维导图。它不仅不花很多老师的时间,而且还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提供了便利,值得在生物学课堂上应用。
三、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笔记是学生实践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优秀的笔记有助于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在课堂上保持集中力,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及时消化知识概念,也是后期复习的辅助工具。但是很多学生做的笔记没有逻辑,层次混乱,完全没有困难。下课后再看的时候,不再知道自己做的笔记,学习效率下降。受上课影响,教师讲课比较快。有些学生记笔记不能认真听讲,或者听课时不能做全笔记。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以通过框架记录每节课的重点知识、细节。这样,学生只要记录关键词,就能整理知识脉络,标记重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的内容时,学生可以围绕细胞膜划分三个细微的分支。也就是说,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记录成分、结构、特性和成分后面的脂质、蛋白质、多糖、结构和特性记录方式。这样,学生就不需要大规模的文字性记录。只要有思维导图就能快速记录,对课程没有影响。
四、指导学生自主绘制
教学的前期,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还不全面,并不能完全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的中期,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有所学习和了解,教学的后期,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重复的理解和掌握,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有了较为完善且成熟的认识。这时,教室就可以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自行绘制,因为教师负责的是教授学习技巧,而真正的学习成果还是要看学生自己。学生如果无法绘制出完善的思维导图,那么就说明着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问题,包括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就人教版生物课本中的必修课本中“细胞的增殖”这一章节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自主绘制,因为前一章节教师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这一章节思维导图的绘制,并为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后面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尝试,当然,因为刚开始接触自己构建和制作,学生难免觉得较为陌生,所以教师要进行指导,让他们熟悉思维导图制作的流程。首先,肯定是要了解细胞增殖的意义,明确细胞的结构是整个思维导图中的重点和核心,然后对细胞的结构进行学习,然后从细胞结构这个基本单位进行延伸,分别拓展处细胞壁、细胞核以及细胞基质等,然后再记录它们的特点、互相间的关系,这样大体的框架绘制清楚了,细小的知识点也有记录,相信学生们关于“细胞的增殖”这一内容,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有条理的记忆,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事实证明,教师将思维导图教授的再好,不如学生自己绘制的来的更有意义,因为当学生可以进行基本的制作,就意味着学生对内容基本进行了掌握,并有了自己较为清晰的思维逻辑。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物综合素养。实际上,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改善与生物类的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改红. 基于XMind的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马亮亮.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策略构建与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5):115-116.
[3]程光丽.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