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任原君
[导读] 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知识落实,都是以生活、社会背景为基础开展的。传统
        任原君
        重庆市涪陵第十八中学,重庆 涪陵 408000
        摘要: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知识落实,都是以生活、社会背景为基础开展的。传统教学是对基础理论的枯燥的口头解说,学生听起来乏味,理解起来抽象,缺乏学习兴趣,而且这种方式脱离真实情景,学生无法灵活的学以致用。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需求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创设富含情感、情节的生动场景,将知识直观、形象体现,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思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一种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引言:
        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并且逐渐的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初中生思想、情绪容易产生波动,这一时期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引导,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道德与法治课堂讲的是社会的规则、法律的准则,宣扬的是优良的品德、正确的行为习惯,这些都是学生要了解、掌握、遵守和培养的重要内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及氛围,对于充分实现这一学科的育人价值有重要意义。
        一、多媒体情景→课程导入
        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往往在开始的时候最集中,随着课堂时间的延长逐渐分散,教师需要把握好一堂课的初始阶段,为后续的讲课奠定基础。但是,这一阶段往往还没有涉及深入的内容,因此不适宜讲解重点、难点,所以实际教学中可以作为“导入环节”,既用恰当的手段引入课堂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这一堂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情景教学法中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情景来进行导入,多媒体是近年来在各学科领域都普遍应用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可以播放视频、音乐、动画等,比其教师口头讲解,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给予学生视觉、听觉更好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而且多媒体呈现的内容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学习难度降低,始终保持饱满、热情的学习情绪,对后续的学习有积极影响[1]。比如,《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今日说法》、《法律在线》、《道德观察》等法治节目的视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这类节目中有很多真实的案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视频中对事件清晰的还原、主持人鲜明的观点和专业的解说创设了严肃、专业、惊心动魄的课堂情景,将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问题情景→课程分析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记住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让学生认同了多少知识,只有“完全认同”,才能将这门课程中所宣扬的道德转变为学生自身的品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遵守法律制度和社会规则。实现这一目标,不能靠教师一味的灌输,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叛逆期,对父母、教师的“唠叨式”教育本就存在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权力和思考机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可以实现这一点,应用这种情景教学法时,教师并不会直接教给学生应当怎么做,而是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需求来思考怎么做,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认同度[2]。比如,《学习新天地》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学习压力?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有效的学习?从小学步入初中,学生学习任务、压力增大,很多学生开始时难以适应,普遍的存在压力大、学习积极性降低、想逃避等情绪,如果教师仅仅是督促或者要求,会增加学生的负面情绪,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对面临的问题主动思考、探索解决方案,会促使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自觉的认识到错误,从而转变观念。
        三、生活情景→知识运用
        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如何体现?必然要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学生的为人、处事来体现。传统教学中只是让学生了解了这门学科的理论,但是缺乏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在生活环境中依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因这门课的学习而提升自身的素养。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景为学生运用、体验这一学科知识创造机会,使知识循序渐进的转化为学生自身所有,强化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比如,《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日常表现,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讲礼貌、勤劳等优秀品质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将其作为榜样号召其他学生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若想得到大家的喜爱和认可,就需要讲道德、有道德。再如《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根据经验说说“交通规则”包括哪些内容以及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提高学生对社会规则的重视程度。
        四、结束语
        情景教学法的开展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故事情景、音乐情景、漫画情景等,每种方法都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教师需要不断的研究、创造更多情景教学方法,根据学生需求、教材要求等选择适宜的方式,不断优化这一学科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华. 论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 000(007):P.25-25.
[2]黄观新. 情景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7):63-63.
[3]宁素萍. 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文渊(中学版), 2018, 000(01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