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也需“大做”——由一道习题引发的一节课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黄媛媛
[导读] 我对这道习题进行有效开发,设计成了一节课,从而凸显了这道习题的价值。
        黄媛媛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南苑小学  
        【问题呈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下图:

        我对这道习题进行有效开发,设计成了一节课,从而凸显了这道习题的价值。
        【探索学习】
        一、画出遮住的圆
        1、课件出示题目
   

        [评析]通过图片情境初步体会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将图和文字表述建立起联系。用画图方式初次呈现解决问题的模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方法的铺垫。
        二、建立模型
        1.建立“漏了‘+1’”的模型
    问题:开动物运动会了,小猴子说:“我的左边有5只小动物,右边有8只,我们组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学生展示并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有14只小动物。
        算法一:5+1+8=14(只)

        学生的算式6+8=14或5+9=14中有6和9,追问:题目中没有6和9,那是哪儿来的呢?
        [评析]通过多种方法反馈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沟通了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由于加1是重点,让多位学生进行解释,能加深理解,最后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对为什么加1,就非常容易的理解其所以然了。
        2.建立“重复‘-1’”的模型
        运动会排队时,小鹿说:“从左数我排在第5只,从右数我在第8只,请问我们队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有的学生会写4+9=13(其中5-1=4,4表示小鹿前面的4只小动物,减1后不包括自己);或5+8=13(其中9-1=8,8表示小鹿后面的8只小动物,减1后不包括自己了)。通过画图,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小鹿重复计数了两次,所以要减1的道理。
        [评析]通过这一题的“画图”训练,让学生明白了多数的情况要“-”,漏数的情况要“+”。画图策略既直观又简捷地解决了排队问题的这一难点,体现了这种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势;还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授之以鱼”还不如“授之以渔”,为后面辨析出两种类型做好铺垫。
3.辨析练习
        (1)有一排花,其中有1盆是黄花,其余是红花,黄花的左右两边各有6盆红花,一共有多少盆花?

        [评析]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要先判断是什么情况,漏数的情况要“+”,重复数的情况要“-”。通过比较总结,辨析两种类型题目的区别,加深对处理的理解,对方法的掌握。在交流中,还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辨析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反思研究】
一、鼓励“画图策略”的多样性,展示数学课堂的风采
        在新课改下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而且画图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要来“画图”,并帮助自己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这个过程即能把数量关系清晰地、直接地表现出孩子们的思维过程,这是新课程的最佳选择。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画”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
        一年级的孩子们有点用圆圈、三角形、竖线、文字等方式来表示。在画图的过程中虽然有些学生画得并美观整齐,但他们都开动了脑筋,根据自己的想法用“画图”的方法发现了自己刚才的错误,并争着抢着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上台展示自己的“画画作品”,在孩子们快乐的交流学习中找到了正确的答案:5+8+1=14(只)。这次“画图”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后进生也“画”得非常好;感悟到排队的问题并不难,画一画就清楚;同时也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画图”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与优势。
二、注重对“画图策略”的科学引领
        第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养,尤其是教师在“画图策略”技能上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低年级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当有困难时教师寻找最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画一画,借助图形的直观作用,就能引导学生在不经意地在“画图”中快乐地学会了知识。
        第二,“画图策略”应从娃娃掀抓起,教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起来。在新课改下,一、二年级的新教材中更多的是读图训练,如果低年级学生的读图习惯训练不够,进入高段学习后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也将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对教材中“图”的正确引导并渗透。
        第三,让学生喜欢上“画图”,体验“画图”的魅力。教育心理学指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画图意识的逐步增强,使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培养,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图画的价值,自身也在些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与成就感。久而久之,有效的“画图策略”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要一视同仁地肯定学生的劳动价值。“画图”的过程可以展示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通过心灵手巧的学生作品,使课堂教学变枯燥为活泼,减轻学习疲劳。
        
        
参考文献;
【1】杨静容,《关于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课程教育研究,2019。
【2】陈铭亮,《有效数学问题 高效数学课堂》,基础教育论坛,2018。
【3】钱满,《以活动为载体,化解“排队问题”中的难点》,小学教学参考,2017。
【4】彭越,《用画图策略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 一年级上册“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及思
考》,湖南教育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