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张捧梅
[导读] 地理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初中生学起来可能有很多困难。而微课具有很多方便学生学习的优
        张捧梅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中学 056404
        摘要:地理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初中生学起来可能有很多困难。而微课具有很多方便学生学习的优点,如视频短小,内容负担较小,主要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这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预习、复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并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际能力上也有一定帮助。同时,也方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方式
        引言
        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进步给微课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使得教学变得更加便利与高效。课堂教学的方式仍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无论是面对升学的应试教育还是面对考证的专业教育,多数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通过科学的方法,计划好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让学生们能够高效学习课堂上的知识点,对知识点有所理解,最后可以运用并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才能够称为高效课堂。以微课为特征的课堂恰好可以构建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
1“微课程”教学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微课程”使用便捷、内容丰富、模式灵活的优点,逐渐被广大教师应用到地理的教学课程中,也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主流。首先,和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增加了灵活性,“微课程”能重复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可以持续地完善知识内容,优化教学流程。其次,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成绩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每个微课都有清晰明确的中心主旨,更加方便学生掌握的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在观看“微课程”的过程中,主动地了解、学习了对应的课程知识。“微课程”的应用,打破了过去地理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微课程”教学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减轻学生的学习痛苦,增强学习的信心,形成高效的地理学习良性循环,帮助学生提高能力素养。最后,也相应地减轻了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压力。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口述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添加相应的视频资源到电脑、手机等电子移动设备,同时还可以进行移动方式讲课。
二、网络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课堂模式简单,情境教学淡化
        网络授课存在诸多局限性。学科教师需要积累经验,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熟练使用各种网络工具软件制作视频课程。如果教师无法做到上述要求,可能会导致课堂设计简单,教师的授课内容仅停留在对知识点的讲授和理解中,淡化了情景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课堂比较无趣枯燥,学生也难以融入到课堂中,不能有效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体系。
        (二)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由于教师欠缺对资料的搜集,授课时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若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课本上的知识,那么学生学习到的多为理论知识,且主要依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学习效果不佳。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教师的主导地位减弱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秩序,双方能够充分地交流互动,学生出现问题也可以当面指出,并督促改正。而网络教学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削弱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在互动环节,若教师单独提问某个学生,可能因为该生回复不及时,会浪费课堂时间。教学过程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较难控制,教师的主导地位减弱。


三、“微课程”教学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寻找合适的“微课程”切入点
        教师要寻找合适的“微课程”切入点,例如传统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的空间思维逻辑想象能力要求很高,而有很多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学习起来非常的抽象,以致学生不仅无法达到合格的成绩,更无法感受地理之美。而“微课程”的应用能把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在空间的维度上显示。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大陆板块的运动”这一章时,尝试通过三维立体模式化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大陆板块运动的各个过程。这样“微课程”和相关地理知识高效的联合教学,帮助学生更轻松掌握大陆板块的空间运动,进而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利用微课进行有效预习
        相信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前留下预习课本下一知识点的任务,可是面对枯燥的文字和看不懂的图片,学生们又怎么会提起兴趣呢?学生们只会象征性的翻一下书,看看大标题的内容,很少有学生会把需要预习的课本内容认认真真预习一遍,这时候就是微课大展身手的机会。在预习这一环节中引用微课来加以辅助,起到引导作用,将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和动态的视频或者音乐联系到一起,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做到高效预习,让学生们快速进入深层次学习状态。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进行预习的高效率由此可以看出。
        (三)深化教学评价
        微课对加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效果如何需要通过教学评价进行衡量,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被评价,评价主体包括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既有过程评价也有结果评价。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微课质量、答疑、互动、课堂活动组织、辅助学习资料丰富度、作业是否反映课标要求、学生成果点评等。对学生的评价维度包括:练习及作业的完成情况“亮、考、帮”的次数和质量、课堂讨论参与度、团队合作度、成果质量等。可以制作评价单让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
        (四)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自觉程度
        不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都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涉县更乐中学也是在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或者说涉县更乐中学的教学模式更为深入地契合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高效化学习。为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程,一定要从学生身上做文章,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消化吸收更多的知识。
        (五)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学生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教育改革中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并且,思维导图能清楚地呈现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水平。在网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更能让学生把碎片知识进行整合,化零为整。其运用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呈现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架知识网络,另一种是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自己学会绘制并运用思维导图。特别是复习课,综合性比较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的整体框架并熟练运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已经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将其好好利用,不仅对于课堂教学、高效融合课堂具有重大助力作用,还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与进步,早日成长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高扬子.基于微课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2):186-187.
[2]魏文标.基于地理微课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模式[J].才智,2018(15):160-161.
[3]马延俊.基于微信平台的初中地理翻转课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苏秋实.微课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8.
[5]张佩佩.微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