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浅析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杨鑫
[导读] 要想开展继续教育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首先就需要对“继续教育”的理念有一个基础了解。即正式化学校教育结束之后
        杨鑫  
        长春职工大学(长春市总工会干部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要想开展继续教育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首先就需要对“继续教育”的理念有一个基础了解。即正式化学校教育结束之后的面向社会成人的教育活动,与正规基础教育不同,更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拓展与能力发展。因此,在继续教育背景下展开有关计算机基础课的全面教学,就需要在继续教育阶段,针对不同受教育者的实际学习起点,进行分级式对应教学,以此强化受教育者的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继续教育;计算机基础课;计算机教学;浅析
        前言:
        纵观继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继续教育不仅是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的最基本体现,也是一直伴随实践教育形态发展而发展的全民学习形态。要想加强继续教育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效率,就需要在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发展形势下,找到适当的计算机教育切入点,进而根据实际的学习需求与技能过需求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机技能,创新发展。
一、继续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
        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都相继开展了继续教育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课课程。而且,日益增多的家有计算机也为受教育者的计算机学习环境提供了便利。因此,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的学生在展开正式的计算机基础课学习之前,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计算机日常应用能力,甚至有少数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可以说是精通的。但是,经济条件、认知水平、家庭环境等因素在为学生受教育提供便捷的同时,也成为了制约一部分受教育者的计算机基础课学习的显性因素。例如,身处城市环境的大部分学生,想要在继续教育理念下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可以快速、简单的跟上教师的教师进度的,而相对偏远的地区或者落后地区的学生则难以迅速融入上课环境,听不懂,难消化。
(二)教学内容系统化
        在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受到的计算机知识教育深度是不同的。大部分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多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自身工作与学习的辅助工具来使用,计算机之于他们,仅是应用工具。因此,他们所需要的继续教育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课,更加注重今后实际日常生活的计算机知识理解与计算机应用,偏重在学习之后的实际应用性与实用性。而其他的受教育者则需要更加深层的完整化计算机教育。那么,结合我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系统且庞杂。所以,当教师开展计算机基础课教育时,无论是哪一教育阶段,都会不可避免的追求教学体系完整化,进而难以突出实际教学重点。
(三)个性教育相对薄弱
        在我国,近年来兴盛网课教育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教学途径就得到了更加丰富的模式改进与优化,使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越来越直观化。但是,实际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形式的变化之下,并没有相应的进行重点调整,而是在原本的教学基础上,单一进行了呈现形式的改变。因此,要在继续教育理念下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优化,就需要课程教师对“教与学”的实际关系,在时代发展背景下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创新,继而意识到教学主体地位的正确迁移,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身处继续教育的主动学习地位,自主学习,个性学习,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需求优质学习,而非被动听课,然后快速的对课程不感兴趣,随便跳课,最终使自身的整体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教师则应该在教育渠道增多之后,多使用分级教学针对教育。


二、优化继续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一)打造体现专业化方向的计算机基础课
        教师在分级教育理念下,将学生分到不同的学习层级之后,展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继续教育。首先,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启导,让学生意识到不同层级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对应的层级方向高效学习,而非智力因素的负向判定。避免学生自卑、否定等负向情绪的出现。其次,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继续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的全面认知,解决他们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困惑。最后,结合各个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与取向的不同,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专业特色体现,尽量的为专业学习需求而服务。例如:在有关打字技能训练的基础课,如果学生所处的专业或者行业与计算机的实际应用羁绊较深,如动画制作,那么教师就需要教导学生如何去除数码照片中的红眼文章而展开学习练习。
(二)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无论是线上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还是线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教师都必须建立一个正规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教学的秩序有条不紊,学生的学习思维才可以顺利的在教育环境中顺延并拓展。因此,继续教育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前,首先需要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怡然的课堂氛围中自觉学习。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教学流程中随机出现的教学机缘点恰当利用,使教学的成效事半功倍。例如:大多时候的继续教育环境中,受教育者的思维都相对散漫,进入专业化教学环境后,不做笔记不思考,单纯的将“听”作为唯一学习途径,教师见到此种状况,就可以明确的提出课堂要求,让学生尽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将自身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善思善问。
(三)使用分组探索任务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继续教育阶段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优化教学,教学的方法可以多元创新。不仅可以使用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实践模拟教学,还可以使用学生分组的配合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切的意识到学习始终都在为应用而服务,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应用中,注重对于自身实际技能的多方训练。只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投入的深层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还可以在接下来的学习实践中,进一步摸清自我实践方向,有效学习。例如:在Internet接入方式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家、在学校、在网吧等不同环境的Internet的接入方式有何不同?让学生尽量主动发言。然后自然而然的顺延学生的观点来导出实际知识点教学。最后,为学生分组,将实践任务分为不同部分,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可以负责其中一个步骤,如:观察CPU。
(四)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教师在继续教育阶段展开全面系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层级不同将学生分级。然后对应学生的实际层级学习状况针对教学。还可以在同一层级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展开细化的因材施教。尽量做到引导与实践并重,且最大化遵从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学习思路与实践结果灵活对应,既不单一局限在统一教材,又可以根据实际的知识获取渠道,进行自我技能的个性锻炼。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都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并且,自主学习的动机越来越强,自身的计算机语言风格、应用动机、认知态度等都同等优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方法,以激励学生不断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继续教育背景下展开计算机基础课的全面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还需要结合实际,做到计算机理论教学与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以此使理论可以辅助并启导学生的实际实践,实践又可以助推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深层理解,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使他们成为更加高层次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新超.基于互联网与终身学习融合背景下的继续教育变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194+199.
[2]万文强.计算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管理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1):97-98.
[3]袁连海,刘华春.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智库时代,2020(01):20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