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郭一霏
[导读]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之间还
        郭一霏  
        新疆财经大学基础学院  830012
        摘要: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出发,对网络视域下大学生生群体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分析,提出新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分析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
        引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发展人的工作,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思想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引导、塑造的一项教育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新能力。只有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教育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创造的欲望。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特点
        个性化
        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价值追求方面,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身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他们的价值追求与80后的物质财务追求以及90后的自由追求是截然不同的,当代大学生群体追求的价值是突出自身的个性化特点。这一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家庭物质生活基本都比较富裕了,因此他们的人生规划中,基本很少关注物质财务,而是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价值体现。当代大学生有着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比如在新型媒体上可以通过设置自己的个性签名或主页来展现学生个性,也可以通过发表动态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充分将自我个性体现出来。
        自主化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自主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学习方式上。当代大学生学生的父母,教育水平普遍比较高,在家庭教育方面要远胜于80后与90后。当代大学生的父母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家庭教育也比较开放化,亲子关系比较和谐。当代大学生的父母都是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陪伴与情感沟通,而不是像80后、90后的父母那样一味用棍棒教育的方式恐吓孩子,努力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自主化的特点。
        网络化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娱乐方式上。当代大学生的大学生被冠以了“数媒土著”的称号,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娱乐反思,无一不体现着他们是“移动互联网一代”。当代大学生出生和成长的环境,互联网水平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和使用的网络媒体工具比较多,在这一点上80后和90后的大学生是无法比拟的。由于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形成了比较牢固的互联网思维,他们的生活和娱乐等都与互联网之间有着极为深厚的联系。从他们日常沟通的话语汇总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经常使用一些网络热词,比如“扎心了”、“佛系”“吃鸡”等。
2.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学生的思想受到了社会多元化思想热潮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所、政治以及文化水平都得到了迅猛的提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改革开放后,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传入我国比如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些思想也开始逐渐传入我国,都我国原有的思想价值观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影响,新一代的青少年他们是接收外来思想最多的群体,他们具有个性化、自主化等特点,思想十分的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十分强,但是他们却存在着思想幼稚、大局意识薄弱、思想波动大、情绪不稳定等弱点。

在面临一些有组织、有意识的思想灌输时,就会出现立场不坚定、重心偏移的状况。当代大学生,他们接受的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与西方民主、自由主义的思想之间出现了冲突,一些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的青年,很容易被西方的思想主义所迷惑,出现反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情感。
        大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在高校思政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往往都是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指示去学做,即使教师说错了学生也不会指出来,在学生心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和自己不处于同一地位。然而,实际上,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扮演着指导者、监督者、组织者等角色,教育模式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智力、能力增长。
        没有重视网络教育的应用
        部分高校在思想教育上仍采用传统教育手段,现阶段先进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并没有充分的应用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学生缺乏自由发挥,实践思考的平台,最终导致高校思政教育难以顺应时代发展。面对高校思政教育这一发展现状,高校必须注重对网络教育手段的融合与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同时,提高整体教育效果。
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思路
        建立网络心理咨询模式
        当代学生思维发生着转变,教育思路也应积极创新,加强改革,坚持与时俱进。因此,各高校应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各高校应构建网络辅导员团队,让辅导员通过网络与学生建立沟通,通过网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挥最大化教育职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网络心理咨询模式,具有保密性、距离性,不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流,所以学生能够更愿意吐露心声,所以沟通效果更好,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更高。咨询方式可选择在线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
        加强教师素养提升
        网络环境时代要求思政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高校要利用好网络环境这个新载体,最主要的就是培养一支业务精湛、通晓网络应用技术的新型思政教育队伍。我国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培养出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环境的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
        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要有全球化意识和开放意识。高校思政教育者培养的是思想开阔,心理健康,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够参与全球的竞争和发展,并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其次,要有宽容和发展意识。思政教育者必须具备发展意识,不断关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发展自己,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最后,要有现代信息意识和教育民主化观念。高校思政教育者必须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思政教育者对信息的敏感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
结束语: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关注思政教育工作了,国内学者对于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市场开始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而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他们的价值管具有多元化特点,这一变化也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近年来,我国在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研究力度在不断的提升,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增加,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杨昊辰,史佳元,周成铭,姜宏锦,宁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对策[J].中国新通信,2020,22(11):210.
[2]郭新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J].山西青年,2019(06):187.
[3]许祥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分析——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121.
[4]冯巧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J].时代报告,2018(07):72.
个人简介:郭一霏,1979年3月,女,汉,新疆乌鲁木齐市人,研究生学历,讲师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国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