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爱萍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扶大中心小学 514700
摘要:随着新时期的发展,学生的思想开始逐渐活络,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特征,为了满足新时期的学生成长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就需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熏陶学生,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从小学开始。
关键词:中华文化;小学;弘扬方式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历经千年时光发展,被时间的长河不断冲刷打磨形成的精粹。学生们所学的文化,是前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下,经历过的种种事情,对待这些事情的所思所想,共同结合到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对情操、思想、素养有极大影响意义的文化结晶[1]。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是精神的传承,我们常说“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其中发掘出值得借鉴和使用的知识,这就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华传统文化对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人文环境的发展作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但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更要从小学抓起。
一、弘扬传统文化,应抓好礼仪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极为丰富的民族要素,其中蕴含着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审美内涵与社会意义,逐渐养成良好的传统美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今中国社会,在二胎政策出台之前,有很多独生子女。那些独生子女受万千宠爱,造成很多独生子女自私自利,连基本的礼仪也不懂,更不懂得尊老爱幼、不懂得在很多地方应该礼让。针对这些情况,多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抓好小学生的礼仪、礼貌、礼节“三礼”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三礼”教育活动,如上好主题班会课,办好主题手抄报、黑板报,主题广播,组织故事会、表演、亲子礼仪互动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华传统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学习到礼仪、礼貌、礼节的传统文化,学会做一个懂礼貌、守礼节、知礼仪的好孩子。
二、弘扬传统文化,应传承中国善文化
中国善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漫长的历史中,源远流长,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善德是一种美德,从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开始,中华人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倡导与人为善,做人要善良本分。 我们学校注重传承中国善文化,坚持开展以“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为学校的德育特色,旨在教育学生“存善心,有善念,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扬善学”。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扬善的新风尚,进而做到“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达到建设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目的。
利用暑假时间,我们在智明教学楼底层专门请人设计并布置了以“善”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让全校师生在这种善文化的氛围下,耳濡目染,能更加直接地接受“善”的教育。我们倡导学生每天坚持至少做一件好事,并认真记录《日行一善道德日记》,记录成长经历和感悟。通过办专栏、制标语、电子大屏幕定期播放等形式积极营造善文化为主题的氛围。组织“日行一善”善人善举故事会,各班利用周会,通过学习古今中外善人善举故事,在班级中树立“日行一善”的典范,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强化学生对崇善的理解和行善意识。举行学生“日行一善”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悟善的思想和内涵,把“日行一善”思想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教育效果。
三、弘扬传统文化,应过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习俗文化,例如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及拜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但这些传统节日,随着漫长历史的迁移,因专属孩子的文化要素较少,传统文化难以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加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关注西方元素,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对传统节日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弘扬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是所有华夏子孙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应重视过好传统节日。在学校教育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需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与认知,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参与活动,这也有助于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吸引力,重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并接受和认同传统文化教育,从而自主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兴趣,促使学生在庆祝传统节日中进一步了解传统礼仪、民族风俗与节日文化等。我们在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节日与民族风俗之后,开展一些节日教育活动。如在清明节开展祭拜先烈的活动,让学生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为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树立长大后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在端午节开展主题班会,给学生讲屈原的爱国故事,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在其他传统节日要求学生创作一些手工作品、绘制一幅节日图画以及采用歌舞等的形式来感受和庆祝传统节日的特殊魅力。在庆祝传统节日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以及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教育部门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加强教师的责任落实,以形成传统文化教育合力为目的,尽可能的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能量汇聚起来。号召全教育工作者认清发展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情况,在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探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思路。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学校应建立和完善传统文化的考评机制,同时建立学生品德考核制度,落实好各项教育制度,还要搭建文化载体、策划传统文化活动。我们在教导学生认识和接触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认知方向,加强其阅历,通过充足的知识底蕴和正确的价值观,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获取文化精髓,使学生的个人情操和文化素养得到陶冶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傅敏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