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静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儿教育系
摘要:本研究从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入手,依据新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从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转变的学习方式,变原有的评价方式为多元的评价方式。最终以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符合社会需要、达到专业培养的预期标准。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幼儿园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幼儿成长过程中受教育质量的关键。国家教育部要求的新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就是为了严把幼儿园教师质量关,提高幼儿园教师准入门槛,为我国数以千万的幼儿成长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保障,高校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要阵地,面对国家提出的新要求,应该重新反思其培养方法与路径,确保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国家要求和标准的幼儿园教师。基于以上背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做出如下改革:
一、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改革
(一)培养时代所急需的幼儿教师
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改革其目标定位,特别是高职高专以及应用型本科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定位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考虑现如今的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是什么?从实际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走向工作岗位后所学知识是否是其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进行改革,应该考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学前教育人才,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甚至要有超前意识、和危机意识,以适应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的新需求。
(二)考虑为谁培养、培养的标准的问题
培养目标直接影响产出导向,在师范类院校轰轰烈烈的进行师范类认证的背景下,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多都在进行或将要进行师范类专业认证。究其结果:是最终我们作为院校究竟能产出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成果导向也将目标定位在最终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上。所以一定要明确我们要产出什么样规格幼儿老师的标准上,新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给了我们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另外,课程思政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角度,也就是在原有对幼儿园教师要求标准上,更侧重于思政育人。即:人才培养过程中,更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和对幼儿的教育爱。
二、在人才培养的内容上改革
(一)确保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完全落实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法定行文件,《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专业标准》包括的基本内容中包括基本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中的每一项内容应确保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一进行比对和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基本符合国家要求。
(二)结合新教资考试的考试标准调整课程内容
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结合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在职业理念、职业规范、基本素养、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在课程内容上,各课程应该根据考试标准明确分工与落实具体考核的内容,确保学生达到考试标准中预期应该达到的能力。
(三)在课程内容上融合课程思政的内容
虽然新教师资格考试看似是一次考试,还有人把它列为应试教育的范畴,但实则是对幼儿园老师所需要达到的具体能力进行量化说明。所以通过考试是形式,学生实际达到的能力水平是关键。课程思政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育中,目的是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三、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改革
(一)改变教师教的方法
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结果。以往的教学都是侧重于教师教为主导,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在教学的方式方法策略上也应进行调整。由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慕课、微课、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该快速适应时代发展和变化,紧跟时代步伐,重新审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以往的一个PPT满堂灌的状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真正的学习与发展。
(二)改变学生学的方式
以往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是张开嘴等待喂食的状态,而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更要求学生成为会学习、会思考、善学习的学习者,这一切需要教师的课堂引导和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所以从这一层面上、教师的作用又凸显出来,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与学的问题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那就是有效引导学生以任务驱动式的方式进行学习。
四、在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上改革
以往的评价方式是一考定终身,学生的考试形式单一,大部分理论课都是通过试卷的形式考试,而这种评价方式直接导致了学生为分而学习的目的,知识获得的方式也只有背诵、记忆这一单一形式,导致学生学完的知识是为了考试而学,考完试却什么都不记得。这样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恶性循环模式。所以在评价考核方式上要多元化,考核内容和形式直接与学生获得的能力相联系起来。例如,以教育部今年开始试点的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为例,考核内容就很明确,实操考试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幼儿园工作实务中的118个具体操作技能点,理论考试侧重于幼儿照护的基本理论,这样的考核环节,学生很清晰需要考试的内容是什么,学生也能很直观的了解了所要完成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考试的复习和联系过程也是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效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上、内容上、教学方式上、评价方式与手段上都需要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接轨、不负时代之托,完成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边春丽.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评价探析[J]文教资料,2016(3)
[2]柳国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视域[J]教育探索,2016(1)
作者简介:董静(1984年),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原哈尔滨剑桥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高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备案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JD131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