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陈艺
[导读] 同学们,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长征经过了二万
        陈艺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黄土岭小学410004
        一、背景感知长征
        1、同学们,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长征经过了二万五千里的路程,革命的前辈非常的辛苦。
        2、那是一种怎样的辛苦呢昨天布置同学们找了长征的资料,谁来说一说长征的背景。
        3、我们来看一下长征的背景资料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第一阶段)。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4师:我们来看一下这资料里面的数字——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二万五千里①你们认为这些数字体现了长征的什么长
        生:路程长
        ②其实,这份资料还隐藏着另一个数字,那就是长征第一阶段经历的时 间——从12个月!同学们,此刻,你们认为这一数字又体现了长征的什么“长”
        生:时间长
        师:难怪说长征苦、红军前辈累。
        二、初读感知,找出写了哪些景物和事件
        1、师:路程长,时间长,要写长征,可写的东西实在很多,而我们的诗人只用了56个字来概括,那么诗人选取了哪些重要景物或事情来描写长征的呢请自由朗读诗歌,并圈出相关词语。
        2、请生来读,师评。这首诗歌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是223的节奏,后面三个字读得舒缓一点。
        3、师:比如长征,我们要这样读,长——征——,要拖长才有长的韵味。同学们听老师范读两句。
        4、生再齐读。
        5、师:来,我们一起读,相信大家也能读得非常好!坐直了,读慢些,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读出诗的感觉和味道来。
        6、师:读得好!同学们,谁来回答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和事情来描写长征的呢
        7、→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板书)
        三、精读分析,感悟红军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师:我们先来看第二句诗中,诗人是如何写五岭、乌蒙的。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请生读,师评:读得很流利,节奏也出来了。
        师:请问五岭有什么特点
        生:逶迤
        3、师:逶迤什么意思
        生: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4、 (师展示五岭图)师:你看,就是这样曲曲折折,连绵起伏。谁会读你准备怎么读(声音拉长)就请你读。你看,拉长的语调也可以表现诗歌的内容。
        5师:乌蒙山有什么特点→磅礴   
        6师:磅礴什么意思
        生:磅礴指山川气势浩大,或是形容河流奔腾时气势盛大。
        7、师再出示乌蒙山的图片,师:乌蒙山平均海拔 2000 多米,700 层楼那么高,最高峰 4000 多米。当你站在它的脚下,你会感觉这是一座怎样的乌蒙山气势雄伟、高大险峻。谁会读你准备怎么读 (声音提高、加重)。就请你读。你看,语调的抑扬顿挫也可以表现诗歌的内容。齐读两句诗歌。
        8、师:要翻越这样的山岭,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说———难!更何况红军战士是在忍饥挨饿、拖着疲惫之躯的情况下呢!难,难于上青天!然而这两座山在红军的眼中像什么五岭像什么指名说,细浪。乌蒙山像什么泥丸。
        9、师: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生:比喻、对比和夸张。(板书)
        10、师:刚刚我们说了比喻,那夸张是夸大还是缩小呢
        生:缩小
        11、师:一大一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毛主席把山岭写得这样小,又是为了赞美什么呢
        12、生:红军战士的勇敢、无所畏惧(板书)
        13、师:面对万水千山,红军怕吗不怕!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面对千难万险,红军怕吗(加大声音)不怕!还从哪个词读出来“不怕”
        生:只等闲。只不过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14、师:毛主席把大的缩小,这是革命家的浪漫,是藐视困难、英勇无畏的情怀。请个同学带着蔑视、无所畏惧的感觉来读这两句诗。
        15、师:把“逶迤、腾、磅礴、走”读重、读缓一点。师评:进步很大,掌声。
        16、师: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师评:我仿佛看到了勇敢无所畏惧的红军战士翻阅了一座座高山。
        17、 师:学法总结:引导学生回忆是如何学习诗句的——我们刚刚通过找关键句、关键词、分析写作手法、有感情的朗读来从第三四句诗中感受了红军战士的无所畏惧。
        18、师:接下来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按照刚刚的学习方法找关键句、关键词、有感情的朗读来分析理解5、6、7、8句诗歌,组长做好记录和分工,组员积极发言,等下派代表来发言。
        四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金沙水拍云崖暖”
        1、师:你们组第一个举手,为你们的勇气点赞。请你们小组派代表来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生阐述对“金沙水拍云崖暖”的理解。
        生:这一句的关键词我们认为是暖,是说红军战士的心是暖洋洋的,高兴的。
        2、师:云崖是什么意思
        生:高耸入云的山崖。
        3、师:湍急的河流拍打着云崖是什么样的景象
        生:惊险万分的。
        4、师:那为什么不说“险”而说“暖”呢谁知道这背后的原因,你们小组继续补充。哪个小组来帮忙
        生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师见情况补充:
        对这金沙江南岸的崇山峻岭,敌人打起了如意算盘,想把红军消灭在这深山峡谷中。但毛主席巧用调虎离山计,反而把敌人引到深山里转圈圈,红军主力趁机过江,等敌人明白过来,两天后赶到金沙江岸边的时候,发现红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捡到了几只丢掉的破草鞋。
        5、师:这一仗打得漂亮。听到红军这样巧渡金沙江,你们此刻心情如何生:开心、激动
        6、师:难怪我们毛主席要用“暖”这个字。你能不能读出这种喜悦来请你们小组激动地、暖暖地读这一句。
        7、 生读。师指导。“金沙水拍”读快一点,读出那种惊险的感觉,“暖”字重读凸显一下不费一枪一弹,不费一兵一卒,就顺利渡江,你高兴吗不仅表现在脸上,还要表现在声音里这下读得好太多了,老师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喜悦的笑脸!
        “大渡桥横铁索寒”
        1、师:请你们小组说说对“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理解。
        生:这一句的关键词我们认为是“寒”,这里的寒指令人胆寒、害怕的自然环境。
        2、师:你说得很准确。你从哪里看出自然环境恶劣的
        生:铁索桥,一块板子也没有,脚下是湍急的河流,掉下去性命难保。
        3、师:然而,英勇的战士们依旧拿下了这难于上青天的铁索桥。同学们,请看——(出示大渡河铁索桥图)这就是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由 13 根铁链组成。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桥下是疯狂咆哮的河水。不要说攀着铁索过桥,就是站在铁索上往下瞅上一眼,都会有什么感觉
                生:胆战心寒、紧张、恐惧……
        4、师:光是走在这 13 根铁索上,都让人胆战心寒了!更可怕的是当时守桥的敌人凭着天险,正在疯狂地向过桥的红军扫射着!是呀,如此艰难的一场战役,有谁知道他们是怎么拿下这座铁索桥的吗
        生说、师评、师总结。
        22位英雄拿着短枪担任突击队,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 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没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正式因为突击的英勇无畏,后面的战士前赴后继,激战了两个小时,战士们终于消灭了敌人,成功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5、播放视频:飞夺泸定桥。
        6、师:看了这战斗的场面,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勇敢 ! 生:无所畏惧 ! 生:壮烈!
        7、师:是啊,这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啊 !多么壮烈的战斗!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最有智慧、最成功的一场战斗,那“强渡大渡河”则是最悲壮、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你们觉得这个“寒”还有什么含义
        生:这里的寒也包含了毛泽东对战役中牺牲的战士的哀痛和缅怀。
        8、师:当毛主席收到飞夺泸定桥的战况时,也流下了泪水。这样壮烈的场面我们必须铭记。来让我们带着对战士的崇高敬意来读这一句。
        9、师:读得不错,谁来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得更好呢
        生:“大渡桥横”读得快一点,横读长一点重一点,铁索寒要读得重一点,寒读得长一点。
        10、师:你说得这么好,请你读,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再来读一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师:请你们小组再来说说“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我们觉得里面的关键词是“喜”字,虽然过千里的雪山时肯定很艰难,但是只要走过了雪山就离胜利不远了,三军汇合后,将士们就都将“尽开颜”喜笑颜开,所以诗人说“喜”,可以看出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师:你说得头头是道,可以当个小老师啦!(展示过雪山视频)这里的千里雪山是对红军的残酷考验啊!寒风呼啸,红军穿着又单薄,有些红军甚至冻死在雪山上。但诗人毛泽东却说——更喜!这是何等的乐观和英勇啊!我们一起带着喜悦的感情、乐观无所畏惧的精神全班来齐读这两句。
        3、师:(指导朗读)读得很好,你们看,理解了诗意、掌握了感情、控制了节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读得很好。谁来说说你把这句读得这么好秘密        “更喜”“千”读得重一点,响亮一点,“尽开颜”要停顿明显,并重读。你真聪明,看来你基本掌握了朗读的技巧了。
        四、总结提升、读出感情。
        1、师:同学们,长征中的战斗又何止这两场据统计,长征路上,红军遭遇战斗 380 多场,平均每天就有一次,平均每两百米就有一个战士牺牲。这么险恶的环境,这么多的困难,红军怕不怕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师:是呀!五岭逶迤算什么,乌蒙磅礴算什么,在我红军面前不过是细细浪花、小小泥丸。 金沙水拍算什么,大渡桥横算什么,看我红军运筹帷幄、勇猛突破!千里雪山算什么,艰难险阻算什么,看我红军坚定乐观、勇敢顽强。你们就是红军战士,一起诵读这首《七律·长征》(配乐《英雄的黎明》)。
        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深入学习五岭、乌蒙山、岷山、金沙江、大渡河这五个点的景物和事件,感知了整个长征经历万水千山的艰难险阻,这就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你们以后可以多用在课文中,会让你的文章更加精炼、简洁。   
        五、延伸阅读,联系实际(2分钟)
        1、师:红军在长征精神的照耀下,踏上了更为艰苦也更为光辉的征程。正如毛主席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到的:(幻灯出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师讲一下意思)
        长征才完,“雄关漫道真如铁”,前路是漫长的,因为“苍山如海”,前路更是艰辛的,因为“残阳如血”。带着你的满腔豪情一起再读这两句话!
        2、师:同学们,“天若有情天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而今,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已成过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们守卫边疆、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海外救援不正是我们长征精神的体现吗愿同学们也能继承发扬长征精神,战胜生活与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发奋学习,为祖国富强尽一分心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七律·长征》。
        3、抄写下这些毛主席的名句并背诵下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天若有情天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韶山》)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幻灯出示)
七、板书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