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龙超 宋海湖 罗洪强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产教融合“2+1”协同育人是在深度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共建的“双主体”、“双管理”、“双思路”、“多元化”、“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目前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企业动力不强、高职院校推动困难、新型师徒制不够完善等情况,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为例,进行了探索实践。
关键词:产教融合 “2+1”协同育人 铁道机车专业
引言
2017 年 12 月,国家出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为推动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与产业链有机对接指明了方向【1】 ;2018 年 2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了校企合作形式、措施等 【2】 ;2019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进一步进行了阐述【3】 ;2019 年 3 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提升高职教育的路径就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4】。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不但是学校和企业的问题,也是国家主推的方向,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符合大趋势。
1.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的意愿不是很强烈,同时学校参与校企合作更多的是把企业作为实习基地而并没有深度挖掘企业资源,即更多时候停留在表面。二是即使企业合作意愿很强,可是企业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因为缺乏相关的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导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沟通困难。三是在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企业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学院需要什么就配合什么,没有主动参与成为主体。四是课程体系和工作过程有所脱节,还是学校负责学校的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归企业,课程内容与工作实际有出入。五是教学模式还是理论教学为主,没有深度挖掘企业元素,引导企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职业态度、工匠精神等,导致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的培训周期无法缩短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六是用人单位对学生培养质量不是非常满意,原因是没有参与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因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考核是学校为主体,和用人单位的预期有不同。诸如此类,针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的各种问题,探索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深化产教融合“2+1”协同育人模式探索研究
2.1首先针对企业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参与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发“2+1”协同育人模式,即双主体的育人模式,在学生大二结束就开始校园招聘,在被用人单位录取后重新组班实行联合培养模式,这样可以缩短企业的培训周期,把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提前放到学校完成。这样有两大好处,一是提高了学校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企业参与之后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培养,提高企业满意度,即从多个层面提高了用人单位参与协同育人的动力,从根本上打破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屏障。
2.2为了更好的校企合作育人,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其中的成员有学院领导班子、专任教师、企业的领导班子和企业兼师,方便沟通,破除组织障碍,因为传统的校企合作育人都是学校有需要就找企业或者企业有需求就找学校,沟通不高效,设立专门的管委会就可以随时进行沟通协作。
2.3形成专门的管理制度和章程,为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因为即使有了专门的管理组织,毕竟不是同一个单位。有了专门的管理制度规范整个育人过程有章可循改变了权责不清的局面。届时就构建一个双管理的模式,学校管理结合企业管理,达到让用人单位满意的目的。
2.4为了进一步提高协同育人的质量,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以及培养方法等,融入企业岗位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传统教学中缺乏的同时是企业亟需的培养目标。
2.5构建双思路的课程体系,铁道机车专业的学生上岗需要考取职业资格证,而考证分为理论部分考试和实作考核,而在校期间一般就是考试做为课程考核方式,所以在课程体系里面要体现企业要求,在大二被铁路局录取后根据岗位工作将课程内容模块化、菜单化。如某年某铁路局招聘从事电力机车驾驶工作的人员若干名,要求相关岗位人员熟练掌握 SS3 改型电力机车相关知识,此时,校企合作2+1管委会共同协商,进行教学计划制定。院校需要开设与该岗位适应的课程。
2.6探索共建实训室模式,铁道机车车辆即使是退役后依然属于国家财产,购买手续复杂且周期长,可以用共建实训室的方式,即机车车辆属于铁路局但是可以把机车放在学校共同使用,这样可以极大的贴合了工作过程,使得教学过程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2.7开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教学模式可以吸取铁路局机务段的很多方式,同时引入行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兼师进入学校讲课,定期到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学习,选派企业技术能手给学生做讲座,引入企业的技能竞赛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尽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结论的方式,采取企业的老师考核和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2.8探索实践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结合铁路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探索增加德、体、劳等教育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的高职教育结合岗位制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计实训教学,但是职业态度、职业素养没有体现,而铁道机车这个行业比较特殊,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就为了保证铁道运输的安全,需要学生踏踏实实、爱岗敬业等职业态度,同时需要培养工匠精神等,可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
3.结语
新型的 “产教融合 “2+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校企共建的“双主体”、“双管理”、“双思路”、“多元化”、“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开展校企合作体现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即参与主体由以前常规的学校主导变为学校和用人单位双主体共同主导,达到从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考核目标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深入合作。
[1] 国务院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 国办发 [2017]95 号 )[Z].2017-12-19.
[2]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的通知 ( 教职成 [2018]1 号 )[Z].2018-02-05.
[3] 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 知 ( 国发 [2019]4 号 )[Z].2019-02-13.
[4] 教育部 , 财政部 .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 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 教职成 [2019]5 号 )[Z].2019-03-29.
[5] 国家发展改革委 , 教育部 . 关于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 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 发改 社 会 [ 2 019]590 号 )
项目:深化产教融合“2+1”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铁道机车专业为例 编号203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