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春
山东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 271000
摘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可使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从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入手,结合教学案例,阐述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生活教育理论提供理论与实践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走进了新的核心素养时代,新课改要求小学美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主,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因而小学美术的内容和素材都与小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作为从事艺术教育的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美术与生活元素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发现小学生的美术天赋,并能在美术学习中感悟生活。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小学美术的生活化。
2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课程教育全面改革的形势下,生活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小学美术教学有积极影响,对各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积极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策略更能拉近学生和美术之间的距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能促进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思考和学习美术知识,对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实际水平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一方面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美术教学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实施要求,能引导学生更积极地探索美术知识,以形象的事物激发学生美术学习思维,可有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另一方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可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美术知识,从已有生活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和思考,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所以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3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部分教师没有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没有认真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教授学生绘画的理论知识及技巧,没有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绘画的乐趣。这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第二,教师不能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不甚合理,导致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一些教师没有理解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真正意义,使用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创设的生活化学习情境不能吸引学生。第三,教师没有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万式,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一些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比较枯噪,学生难以发挥主动性,这不利于学生内在潜力的发挥。
4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4.1 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1)书写美术日记。该美术教师要求学生每周书写两篇美术日记,应用绘画或线条,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或者表达自己今天的心情。每周选择几篇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美术日记展示在教室的美术角,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记录生活,通过美术作品表达想法,整合美术与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核心美术素养。(2)设计“艺术墙”。
该美术教师将班级外侧的走廊作为“艺术墙”,将“艺术墙”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四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由美术教师设定固定主题,学生根据主题制作美术作品,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甚至是涂鸦作品,展示于“艺术墙”中。根据小学美术教学的进程,定期更换“艺术墙”的设计主题,进行二期、三期“艺术墙”的设计。常用的“艺术墙”主题为童年、父母、梦想等,使学生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营造生活化、创造性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
4.2 重视课堂合作,协调师生关系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吸引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美术不只是简单的绘画,还包括剪纸、手工制作等内容。因此,教师应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教具,将美术理论知识融入手工制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与协作创作美术作品,在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挖掘每位学生的独特潜能,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3 情境式教学法
小学美术中的情境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小学生美术不只是绘画这么简单,可以是情感体验,也可以是场景感悟等,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孩子们通过情境中的学习丰富对美术的情感,能够在情境体验中不断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创造出学生眼中美的东西。情境式教学也是美术活动教学法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利用此种教学方法,丰富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让孩子们能够在多种情境中创造出美术作品。比如教师在教授小学生绘画物品时,可以创设小学生超市卖东西的情境,让学生将对某一物品的认识转变为自己的直接经验,而不是来源于教师口中的间接认识,对“特定东西”开始卖时,学生就对这一东西获得了自己最直接的认识,通过各种传递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介绍,他们会对这一物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自己用画笔描绘出这一物品。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可能因为认识不同,感触不同,绘画出来的东西也会千差万别,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绘画的差异性,对学生予以鼓励而不是打击。
4.4 布置生活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所谓生活化作业,就是在小学美术教学结束之后,为学生布置与生活有关的美术作业,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真正感悟美术源于生活的道理,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并探究美术知识,在不断思考和学习中真正掌握美术技能,使其高质量完成作业,实现有效的美术学习,继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活是美术的根源。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为美术课堂增添了许多活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大大提升了美术教学效率。所以,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生活化美术教学中,要积极探寻生活中的美术知识,将美术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促使小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毛苏杭.基于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9(10):25.
[2] 刘松.把生活融入小学美术作品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9(10):2.
[3] 邵凌月.生活化教学,让美术课堂“有滋有味”[J].小学生(中旬刊),2019(10):66.
[4] 朱绮纹.基于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0):62.
[5] 马江英.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19(2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