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燕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中心完小 5540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并从不同角度出发,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与完善性。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语文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章对浅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环节。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习语文知识往往是以一种极为被动的心态进行的,倘若不改变这种方式,一方面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将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教师采用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化解其中的矛盾与问题。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语文当中尽可能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认知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阅读,而是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小学生的认知力确实不强,大脑的思考力比较低,所以不可能深度思考所学内容,所以会出现在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趣味性的现象。如果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学生就能学会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有成就感,还能走进文中,与作者进行交流。
(三)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小学生能够清楚具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小学阶段培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讨论,对文章的字、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描述,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这样的做法可以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中,不仅可以充分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
二、小学阅读存在的问题浅析
(一)应试教育忽视分数不重视阅读
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新课标不断改动,学生们陷于题海战术的侧重点在考试分数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学习具体知识上。学生盼望自己考取很高的分数,这样才能拥有一张重点高中的入场券。这样的应试教育方式让学生渐渐忽略了阅读,一切以成绩为重。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是作业不断增多,学业任务越来越繁重,因此阅读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也越来越差,经常发生题目看不懂的情况。
(二)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教材与考试在阅读方面的倾斜度仍然不够。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写作方面,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阅读理解的训练一般都局限在字、词、语句的训练,以解决考试遇到的阅读理解题为目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的情感,不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提升,也就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理念单一传统
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依然秉承着单一的传统教学理念,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过于重视讲解文章中生字、生词和词语,忽视了文章内容所体现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理念。这样一来,由于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只能不停地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且无法深入理解和探究文章的内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乐于学习和阅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掘学生的个人创造力,强调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每个学生都追求自我兴趣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语文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让学生感觉到阅读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对于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要让阅读课外书籍成为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一种方法。在这个层面上,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对学生循循善诱。既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文化感,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教师要对阅读量多的学生加以表扬,让学生在阅读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愉悦,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也能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二)家庭教育助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生相对于初高中学生有较多的课外时间是与家长一起度过,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性格塑造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要认清自身在学生教育中的精准定位,多学习亲子教育的有关策略教程,增进亲子间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如家长在生活中可以与学生一起观看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类型的综艺节目《一封家书》、《朗读者》等,通过这些文化节目,学生在视听结合节目方式的感染下,能够更加具体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更能解读节目中表达的希望和主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技巧的指导
这一方面必须要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广大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与甄别,还需要注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技巧。这一方面主要从两角度分析,一方面广大教师在实际课堂当中,需要指导学生对课外知识只需大致阅读,主要掌握课外内容的有效信息即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课外阅读当中,广大教师需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问题进一步地提出有效策略,从而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转变阅读思想理念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开展课外阅读的时候,经常受到唯语文化和唯考试化思想理念的影响,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只要求学生观看和考试有关的书籍,这降低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难以体现自主阅读的优势。要想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应该摒弃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多指导学生阅读正能量的书籍,确保学生从阅读中提升自身素质和语文技能。教师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优秀书籍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学会摘抄书籍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通过实施多样性的自主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训练和培养注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优势作用,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晓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9(34):132-133.
[2]时晓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试题与研究,2019(35):144.
[3]陈叶.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外语文,2019(33):5-6.
[4]陈学君.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9(36):130.
[5]王宏伟.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9(3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