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少年宫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3期   作者:蒲芳霞
[导读] 经济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发生。
        蒲芳霞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中心小学   746023
        摘 要:经济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发生。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受到的教育管理也明显不足,因此他们常常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做出违法犯罪行为,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以及对社会和谐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需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文中将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乡村学校少年宫;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与规模均有所增长,由此也引发了较多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接受隔代教育,而祖辈或者其他监护长辈对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并不到位,致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较多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旷课、盗窃等,这些习惯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生,甚至会对留守儿童自身以及其他人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予以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
        1、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与孩子见面、沟通、交流的机会极少,甚至认为仅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即可,并没有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予以关注,这种行为极大的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他们缺少外界的关怀,也对外界或他人较为冷漠,极易做出不良的行为。而伴随他们成长的大多是自己的祖辈或亲戚,他们对孩子的管理或过于溺爱,或过于放纵,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能及时指正,继而使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另外,也有一些临时监护人认为对留守儿童予以管理与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因此忽视了家庭教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来说是无益的。
        2、 学校教育存在问题: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留守儿童的应试成绩方面,忽略了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没有对留守儿童予以必要的尊重与关怀,在沉重的课业负担的影响下,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叛逆、消极的不良心理,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做出逃课、旷课等不良行为。而 教 师 一旦发现则只是一味地对留守儿童予以批评与指责,严重挫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甚至导致留守儿童心理上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
        3 、留守儿童自身存在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困难,尤其是青春期的留守儿童,他们面临的问题会更多。由于没有家长的指引,他们常常感觉到孤独、空虚,遇到问题也无出倾诉,有时他们可能会以暴力等不良方式宣泄自己的消极兴趣。

另外,留守儿童的是非分辨力较差,他们极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如果有不良分子或者同学对其进行引诱,他们就有可能做出不良的行为,甚至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二、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 、对留守儿童予以必要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儿童成长中意义与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在养成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对家庭教育问题予以关注,并采取措施解决教育缺失等困难。首先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意识到自身的关怀对留守儿童的积极影响,父母应当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日常时间可以与孩子打电话交流,而寒暑假则可以视情况探望孩子或将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爱;其次父母以及祖辈应当加强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如果发展孩子存在行为或心理上的问题,要耐心询问孩子,并帮助其解决问题;最后父母与祖辈应当积极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对孩子予以足够的尊重以及适当的关爱,了解初中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特点,了解其实际需求。
        2 、对留守儿童予以必要的学校教育:可以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队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校正,而教师是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人群之一,因此学校教育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对留守儿童予以必要的监护与管理。鼓励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参加少年宫的活动,辅导员应当注意观察留守儿童的言行举止,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使留守儿童能够对教师予以足够的信任,在开展少年宫活时,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同时辅导员应当对能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的留守儿童予以表扬,能够形成示范效应;
        3、 对留守儿童予以必要的社会教育:可以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加社会的创新模式进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心和关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妇联等社会组织应当深入农村,针对留守儿童创办多样的活动,如爱心捐赠活动、心理辅导室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使其能够在相对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意识到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意识。同时社会组织还应当对监管孩子的祖辈予以帮助,使其物质与精神上都能够得到满足,保证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三、结语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应当共同作出努力,利用学校加社会的创新模式对留守儿童予以必要的教育、引导、管理以及约束,学校要利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来育人,使留守儿童能够自觉意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麒.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7(25).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共青团、少先队研究课题《乡村少年宫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NTD20200015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共青团、少先队研究课题《乡村少年宫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NTD20200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