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邦锋
陕西省洋县第二高级中学 723300
摘要:当前,核心素养属于教学中的关键部分。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授课理念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索教学模式,应用多样化的授课策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由于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较为复杂,整体教学难度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核心素养的基础视野,对相关授课流程进行分析,结合有效的应用措施,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良好的授课目标。本文首先分析高中化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因素,随后深入研究教学模式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引言:在核心素养的教学标准下,高中化学课程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深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尽可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探索教学模式的革新措施,强化授课内容中的活动模块以及知识点应用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激发探索心理,实现良好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制定合理的模式策略,完善授课体系。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中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化学应用能力,体现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学目标。
一、当前高中化学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整体授课理念陈旧
目前,高中化学课堂存在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整体应用理念陈旧的问题。由于长期的传统授课体系影响,高中化学教师普遍没有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育重要性,对新颖的授课方式不屑一顾,导致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降低了整体授课的质量效果。同时,传统授课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容易导致他们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讲解内容,并将其按照套路化模式应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严重限制了自主思考能力的增长,不利于未来的进一步教学[1]。同时,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过程,导致授课氛围死板,学生心态压抑,无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死板,缺乏兴趣引导内容
化学属于实践内容占比较多的科目之一,如果教师没有在课堂中采取合适的授课模式,便会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化学知识点。同时,当前教学模式普遍处于较为死板的状态,缺乏生活联系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对课堂信息产生共情,降低了兴趣激发的效果。
这种问题不仅会干扰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会磨灭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导致后续的课堂难以正常进行授课。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策略
(一)合理应用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背景下,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导入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激发自身主观积极性,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心理与生理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授课的效果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当采用趣味导入方式,及时缓解学生紧张的心态,使他们能够快速吸收相关知识,实现良好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高一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 金属材料》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以铁构成的相关物件,并以此展开铁及相关化合物的基础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显著加强整体教学效果,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情境中,降低学习抽象知识的抵触心理,落实核心素养的基础要求。
(二)强化课程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锻炼自身应用技能
由于化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流程具有更为显著的实践特征,因此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实验内容,通过对应的活动措施使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探究心理,强化主观积极性,从而实现良好的动手练习效果,达到核心素养教学的基础目标。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设计与优化,使课堂流程能够有效延伸学生的认知范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化学基础学习体系,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2]。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化实践教学,让课堂的授课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核心素养授课的质量效果。例如,在教学高一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实验活动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生活实验内容,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探究兴趣,实现良好的素质教学目标。比如可以通过土豆产生电能的基础电池实验,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中找到化学知识点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认知角度,实现良好的素质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当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授课策略,完善基础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中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内容,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理性思维,加强科学认知模式,提高整体学习效果,为以后的化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旭瑞.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究[J]. 新课程(教师版), 2019, 000(009):78-79.
[2]马志科.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分析[J]. 新丝路, 2018, 000(021):P.117-117.